华教网 考试资讯 2019年广西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年广西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年广西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熨帖(yù) 朔风(shuò) 憎恶(zēng) 徇私枉法(xún)
  B.瓜瓤(ráng) 熹微(xī) 胸襟(jīn) 逸兴遄飞(chuán)
  C.迁徙(xǐ) 陨首(yǔn) 枕藉(jí) 真知灼见(zhuó)
  D.接榫(sun) 剽悍(piao) 恍惚(huang) 条条框框(kuā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坚定地表示,并不会离开自己热爱的自行车运动。他说:“以前大家帮我争冠军;现在和以后,我会鼎力相助年轻车手去争冠军。”
  B.在“智慧旅游”成为热门话题之际,部分学者认为,在各地大规模发展“智慧旅游系统”的同时,要替惕“泛智能”“伪智能”现象登堂入室。
  C.“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然,等出了交通事故后才后悔不已。
  D.在国家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延续无望之际,在家电市场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旨在刺激消费的电子信息类产品的节能补贴政策呼之欲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事实证明,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都需要动态的发展和传承,为其注人生活的源头活水,焕发其自我创新的活力。
  B.乡土作家群已成为一个地方文化的品牌、名片和符号,对推动社会文明风气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C.提商农村教师待遇并不是一个理念、一项福利,而是目前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当务之急,也是促进地区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的根基工程。
  D.嫦娥三号将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也是“月球24号”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中国,天安门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塔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城市特定历史时期的“闪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蕴含的丰富内涵,标志性建筑都堪称一流而决不平庸,都独树一帜而决不落入俗套,从而产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为一座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①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城市建筑物中出类拔萃的杰作
  ②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出现的标志性建筑,都凝聚了当时最杰出的智慧
  ③使得一座城市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④成为载入史册的一个著名事件
  ⑤不论外形、功能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⑥不仅让人们赞叹不已,而且让人们深感自豪
  A.①④③⑥②⑤ B.②⑥④③①⑤ C.⑤⑥③①④② D.③②⑥④①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纸上的竹
  吕峰
  古之文人雅士与气节之士,大抵都爱竹,所谓“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正是这种心态的写照。在我看来,竹生长于山野之间,挺拔苍翠,自有一种洒脱俊朗之姿与清冷之气。节象征节操,中空则虚怀若谷,正因如此,几千年来,竹子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所以我不仅爱山野之竹,亦爱纸上之竹。
  画墨竹起于唐代,据说吴道子、王右丞都是此中妙手,但未见他们流传的作品。宋代最有名的要数文与可,苏轼曾对他称赞备至,在《文与可画埙当谷偃竹记》中说:“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付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为文与可所画的偃竹题了此文,千百年来引用者甚多。所谓胸有成竹方能画竹,无疑是一种行家的见识。
  其实苏轼也是极擅画竹。他画的竹子,个性十分强烈,有着浓厚的禅味与浑然天成的真趣,所谓“东坡竹之庄子”、“妙而不真”,即只求神韵,不必求其形似。米芾曾在《画史》中记载苏轼画竹的情形,说:“子瞻做墨竹,从地一直起自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可见苏轼的艺术观与他的文学观是一致的,那就是崇尚“行云流水”式的自然之道。元代有赵孟頫、李息斋、吴仲圭诸人,都以画竹出名,但以吴镇的竹子画得最好,能穷极变化、神形兼具,能和文与可相媲美。明代的马守真、清代的郑板桥,都是画竹圣手。尤其是郑板桥的墨竹,风骨神采,写画描摹,古今无出其右者。
  郑板桥一生最喜欢画兰草与竹,兰为花中君子,竹为气节象征,这里面自然寄寓着他愤世嫉俗的孤标傲岸的情怀。他的兰草有书法味,他的竹子有超逸气,瘦劲凄寒、叶如刀戟。一幅墨竹,间以怪石幽兰,在风中挺立,铁划银钩,迥然写出人性的倔傲出尘。
  曾在一家博物馆见过他的一幅墨竹图,三两竿瘦竹崛立风中,枝叶如戟,似闻啸叫之声,竹根深深扎进石隙中去,万物凄迷,唯竹挺然,不曲不弯,仿佛是郑板桥灵魂的独语。郑板桥以竹写自己的心境,写自己的人格,竹子是他内心世界的观照物,仿佛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及“衙斋卧听萧萧竹,犹是民间疾苦声”的写照。他曾在自己画的一幅墨竹上题诗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櫜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醉里挑灯看剑固然悲壮,而于浊世中持一份清正尤其不易。
  郑板桥画的竹,其中滋味世上能有几人真领会的?后世冒先生之名的墨竹赝品遍及海内,虽能形似,神韵气概却全无,行家一看便知。因为没有那种深邃的对世情的洞察与孤标傲岸的精神,即使画出了竹子的形态,也一定画不出其品格与风神。所以这世上会画竹的甚多,而只有郑板桥的竹子能够瘦劲地立于岁月的风中,可见画品即人品。纸上的竹,其实来自于人的心中。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09月21日,第16版)
  5.下列对于“纸上的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纸上的竹”即用墨画在纸上的竹子,是画幅上竹的艺术形象,相传唐吴道子是墨竹画的高手。
  B.“纸上的竹”的形成过程是“实有之竹”到“眼中之竹”,“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最后“胸中之竹”再到“实有之竹”。
  C.“纸上的竹”是“生长于山野之间,挺拔苍翠,自有一种洒脱俊朗之姿与清冷之气”的“竹”。
  D.“纸上的竹”是画竹者的精神和品格的外在表现形式,它能反映画竹者人品的高下。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板桥之竹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他的一幅墨竹,间以怪石幽兰,在风中挺立,能鲜明地传达出人性的倔傲出尘。
  B.“街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作者由萧萧飘动的竹叶联想到民间的疾苦,说明作者具有同情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
  C.郑板桥的墨竹,无论风骨神采,还是写画描摹,都要高出宋代的文与可、苏轼,元代的吴镇,明代的马守真。
  D.苏轼画竹只求神韵,认识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鹊落,少纵则逝矣。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自然之物的竹子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所谓“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就反映了人们对它特有的喜爱之意。
  B.兰为花中君子,竹为气节象征。郑板桥的兰草有书法味,竹子有超逸气,瘦劲凄寒、叶如刀戟。这里面自然寄寓着他愤世嫉俗的情怀。
  C.米莆评价苏轼画竹崇尚“行云流水”式的自然之道。认为他画的竹子,个性十分强烈,有着浓厚的禅味与浑然天成的真趣。
  D.后世的冒牌先生们由于没有郑板桥的人格和心境,即使画出了竹子的形态,也一定画不出其品格与风神。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初名训,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起复拜朝散大夫、尚辇奉御,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肃宗在忠邸,与之游处。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
  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既下新城,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卫郎将,专知行军兵马。是秋,吐蕃大下,报新城之役,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忠嗣乃以所部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
  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但训练士马,缺则补之。军中皆日夜思战,因多纵间谍以伺虏之隙,时以奇兵袭之,故士乐为用,师出必胜。
  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六载,会董延光献策请下石堡城,诏忠嗣分兵应接之。忠嗣僶俯而从,延光不悦。
  及延光过期不克,诉忠嗣缓师,故师出无功。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称往任朔州刺史,忠嗣为河东节度,云“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会哥舒翰代忠嗣为陇右节度,特承恩顾,因奏忠嗣之枉,词甚恳切,请以己官爵赎罪。玄宗怒稍解。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
  (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者无不辟易 辟:开辟。 B.专知行军兵马 知:掌管。
  C.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 抚:抚恤。 D.量移汉东郡太守 量:权衡。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忠嗣“为良将”的一组是
  ①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 ②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③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 ④时以奇兵袭之,故士乐为用,师出必胜
  ⑤请休兵秣马马,观衅而取之 ⑥诉忠嗣缓师,故师出无功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忠桐,原名训,小时因父亲为国捐躯,被玄宗赐名忠嗣,并带到宫中供养多年,肃宗常与他一起游玩。
  B.王忠嗣是唐代良将的后代,唐玄宗曾与他探讨用兵之道,忠嗣从容应对,令玄宗惊叹说:“尔后必为良将。”
  C.王忠嗣年轻时以勇敢,冲锋陷阵而骄傲,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官衔的增大,他逐渐展示了其老成稳重的一面。
  D.唐玄宗欲兴兵攻打吐蕃石堡城,诏问攻取之计,忠嗣坚决反对,玄宗不以为然;后董延光攻石堡城,忠嗣按兵不动,结果大败而归。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5分)
  (2)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陇头水二首(其一)
  江总①
  陇头万里外,天崖四面绝。人将蓬共转,水与啼俱咽。
  惊湍自涌沸,古树多摧折。传闻博望侯②,苦辛提汉节。
  【注】①江总:曾仕梁、陈、隋三朝,虽然他不愿仕几朝,却又无法摆脱。②博望侯: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
  (1)“人将蓬共转,水与啼俱咽”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4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两题都答,则按第一题计分)(5分)
  (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喻之于怀。 (王羲之《兰亭集序》)
  青青子衿,__________。但为君故,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生女犹得嫁比邻,__________。 (桂甫《兵车行》)
  (2)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___,三岁食贫。 (《诗经·氓》)
  闾阎扑地,__________;舸舰弥津,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 (陆游《书愤》)

5、(2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钟情向日葵
  王本道
  ①立秋过后,下午四五点钟的阳光就开始零落稀疏起来,风透过窗纱送来阵阵隐约的凉意。隔着宽大的窗户,几株向日葵正在院子里,挺拔而婀娜地闪烁着灼人的金黄,不经意抬头,也是满眼可以欣赏的风景。
  ②自从搬进这个院落,每年都要在窗前栽下几株向日葵,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向日葵度过了十几个春秋。
  ③在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里,向日葵与我虽相对无言,彼此间却似乎已经形成一种神秘的默契。骄阳下巍巍然如华盖蔽日,酷暑中郁郁葱葱、生机勃发,窗口作画框,我每天享受着它们带来的恬静与清凉,纵有多少困顿与烦恼都如云烟尽消。
  ④向日葵是自幼就熟知的,但在很长的时日里,却因熟视而无睹,直到1968年下乡“插队”。插队的乡村地处辽南山区,我和其它五位男女同学同住在生产队长刘大爷家里。辽南乡下,村里的民居几乎千篇一律是青石堆砌而成的平顶房,青石垒成的前院后园。前院和后园各属各家,农家人耻于浪费,总能见缝插针种些早熟玉米、蔬菜和花花草草什么的。而无论院子里栽种得如何“花哨”,都少不了几株向日葵。我们住的几间屋子的窗前,每年入夏以后,也会有几株向日葵渐渐长开,宽大的叶子衬着金黄色的花盘——那是刘大爷替我们精心种下的。他那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别小看了那几朵葵花,那是过日子人的标志,是做农人的本分。”是啊,一株株向日葵,傲然挺立,光彩灼灼,流溢着一户户农家生活的芬芳!
  ⑤插队三年,其实是一段孤独寂寞的时光,但窗前的向日葵减轻了我的苦闷。春天它似乎比所有花都显得沉稳,当各色春花相继绽开,漫山遍野花姿妖娆时,向日葵尚在默默地伸展着修长的枝干,滋润着硕大的叶片,悄悄然不喧哗。直至入夏,它才渐渐孕育起圆圆的蓓蕾。从蓓蕾到绽出花瓣,又要相当时日。直到盛夏,一朵朵灿烂耀眼的金色葵花才圆满地绽开。向日葵的花期极长,从盛夏开到中秋,疏密有致的金色花瓣,宽大肥厚的心形叶片,与阳光同在。黄绿色的花盘中,细嫩如绒毛的花蕊,似一个个柔软细腻的小生命,静静地享受着阳光的哺育。
  ⑥生长在我居所窗口的向日葵,让我一扫躁动而心情亮丽,雨中的向日葵,则更让我心境舒朗。北方的盛夏,常常是一片乌云从天边掠过,接着便化作暴雨倾盆,众多娇嫩的花被“零落成泥碾作尘”,向日葵在雨中,却能优雅地“伸出手掌”承接甘露,忘我地陶醉。风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叶片被雨水洗得发亮,安详而静美。这中间,有一种勃勃朝气潜滋暗长。
  ⑦其实,宁静何尝不是一种力量呢?宁静是蓄势待发,是等待成熟。这样的宁静,并非来自经历岁月的老练和世故,而是来自世界对心灵的渗透、疏解。
  ⑧年事渐长,阅历渐多,我在祖国的其它地方也“发现”向日葵,仿佛你特别期盼某种事物时,就更容易让它从迷蒙的背景中凸现出来,更容易发现,到处都有它。一株,几株,一片……流动的光影和灿烂的色彩总让我神驰心醉。在东北和西北的广袤疆土上,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葵花田,似火的光影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际,倏忽让我想到身穿草绿色军装的士兵方阵,神采奕奕,时刻准备听从祖国的召唤。
  ⑨当年梵高画向日葵不知是蕴藏了怎样的思考玄机,但是几十年的生活经历,让我解读向日葵的生命奥秘时,愈加景仰它执著于太阳的精神,崇尚它安详静美而又雄姿英发的生机!
  ⑩有人说,“美是邂逅所得”。无论是对一个人或是一样东西,只有先入了心,才能真正入眼,“一见钟情”也因此而产生。从儿时对向日葵的熟视无睹,及至青年时代对向日葵的钟爱,邂逅美丽毋宁说是邂逅了热爱美丽的心灵线索。如今,许多人放逐宁静,四处寻找富裕而热闹的日子,农家院落里的向日葵也少觅踪影,而生活在城市丛林之中,我又时而为眼前的日新月异欢欣,时而渴望一个宁静的去处,便愈加在意窗前那点金色的葵花。
  ⑪每年照例栽下几株,只愿让自己的内心也长满宁静的向日葵,如原野,可诗意生存,淡泊写作。
  (《人民日报》2012年09月08日,08版)
  14.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向日葵与我虽相对无言,彼此间却似乎已经形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2)只愿让自己的内心也长满宁静的向日葵,如原野,可诗意生存,淡泊写作。
  15.文章第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向日葵?请简要分析。(6分)
  16.“我”为什么“钟情向日葵”?请结合文意简要说明。(6分)
  17.第⑩段说:“无论是对一个人或是一样东西,只有先入了心,才能真正入眼,‘一见钟情’也因此而产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 

六、(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许多创业成功的过来人认为,创业要有具体的项目,没有明确的创业项目,谈何创业。不论你所创 的行业性质,是属于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一定都需要一笔资金。如果有某项专业的技能,再加以应用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上,如此则如鱼得水,创业时必定驾轻就熟得多。另外,经验也可以帮助你白手起家。
  对刚踏入创业之途的创业新手来说,要善于利用充沛的人际关系,它对你助益甚大,甚至可能在你创业最危急的关头,能为你化险为夷,为你开启成功的新一页。一个创业者即使具备了上述条件,如果没有广大的市场空间或特定的市场定位,那么他创业成功的机率也将是零。
  许多创业成功的过来人认为,创业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际关系和市场。
  19.下面的一段文字,有五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语言得体,语意连贯。(5分)
  ①如今常识性错误常常见诸于古装电视剧,有些历史常识只要剧组认真做点功课完全可以避免出错,②当然,能请来历史学家进行严格把关,③更能有效地防止不再出错,④但是,如今一些剧组宁可顶着粗制滥造的骂名,也不愿不耻下问,请教专家,⑤致使历史漏洞大开,造成历史笑话出现层出不穷。⑥如今,在一些历史古装剧中找茬取乐,已成了广大网友的一大幸事,这一教训其实真的值得剧组记取。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示例:微笑犹如一枝娇艳的鲜花,可以感染周围,更能绽放成万紫千红的春天。
  七、(6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电台名气不大,竞争力不强,广告收入自然很不理想。为了扩大知名度,台长绞尽脑汁,都无济于事。一次,电台正播一个节目,主持人中间休息改播音乐时,忘了关闭麦克风,无意之中,主持人用方言与导播的对话被播了出去。台长知道后大为恼火,不过随后一些听众打来的电话让他有了新主意。一些听众反映,从主持人的失误中得知电台的直播节目并不是事先录制的,他们觉得这样的节目贴近听众,可信度高。台长意识到机会来了,迅速调整节目安排,增加与听众直接互动的内容,从而使收听率大涨,,电台知名度也迅速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广告收入的大幅增加。没想到,主持人的失误,给电台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北海市春季学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
                                            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A.徇“xún”应为“xùn”,C.藉“jí”应为“jiè”,D.框“kuāng”应为“kuàng”。)
  2.D(A.鼎力相助: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多用于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误用敬词。B.登堂入室:比喻学间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使用对象不对。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贬义。用“不以为意”好。此处望文生义。D.呼之欲出,①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②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3.D(A.语序不当。应是“传承和发展”,成分残缺。应在“风气”加上“的形成”,C.成分赘余。“目前”与“当务之急”部分语意有重复。应删去“目前”。)
  4.B(首先综观全段,整体把握段落的中心内容,除了第①⑤句是谈标志性建筑的外形等,与后文内容吻合,且关联词“不论”与“还是”自然搭配,其他主要讲标志性建筑的历史价值。这样可排除A、C两项;然后根据剩下句子内容,②总说,领起⑥④③,这里还根据句子的成分来分析,如④的主语和③的主语分别是什么,便可排除顺序。)
  5.B(应是“胸中之竹”再到“纸上的竹”。)
  6.D(选项后文是苏轼评价文与可的话,而非自评。)
  7.C(米芾的《画史》只说出苏轼画竹崇尚“行云流水”之道。)
  8.A(辟:躲避。)
  9.C(①写玄宗之表现,王忠嗣还未成为良将;②写借他人推荐之词侧面表现王忠嗣“为良将”;③写三军击敌之表现。④⑤都写王忠嗣用兵之谋略。⑥写董延光告王忠嗣缓兵的状。)
  10.D(文中没有说“忠嗣并没有按兵不动”,只是“缓师”。)
  11.(10分)
  (1)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划占领新城,有人说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这件事,若要取胜,非他不可。(“谋拔”、“或言”、“辑事”各1分,句意2分)
  评分细则:
  ①关键词“拔”翻译为“占领”“攻占”“攻打”“攻陷”“讨伐”等,给1分。
  ②关键词“或”翻译为“有人”“有的人”“别人”等,给1分。
  ③关键词“辑事”翻译为“完成这件事”“成就此事”“做好此事”“令事情成功”“担当此事”“胜任”等,给1分。
  ④“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言忠嗣之才”“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四处大意译对即可,大意2分。
  (2)于是召见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几乎被陷害致死。(“因”、“推讯”和“被动句”各1分,大意2分)
  评分细则:
  ①关键词“因”翻译为“于是”“就”“因此”“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等,给1分。
  ②关键词“推讯”翻译为“详细审讯”“推究审讯”“审问”“问询”等,给1分。
  ③“几陷极刑”翻译出被动语气给1分,“受到极刑”“遭到极刑”也可给分。理解错“极刑”的含义,翻译为“几次受到极刑”“几次对他使用极刑”“几次被使用极残酷的刑罚”,扣1分句意分,可以给被动句的1分。
  ④“征入朝”“令三司”两处大意译对即可。
  12.(4分)
  (1)拟人。人和着那蓬草一起随风飘转,陇头水却是和人的哭啼一样哽咽。(2分)把陇头水的境遇投射到了人的身世之上,隐约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叹息。
  评分细则:
  第一问2分,分两点给分。
  ①答出手法1分。
  拟人(比拟、人格化)、比喻、借物喻人、象征、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对偶,答一个即可给1分。
  ②对应手法描述诗句分析得1分。
  拟人手法对应“水与啼俱咽”一句分析,比喻(借物喻人、象征)手法对应“人将蓬共转”一句分析,借物抒情可对应两句中的任一句分析,给1分。
  第二问2分,分两点给分。
  ①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得1分。
  对应手法答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含蓄”“增强节奏感”等,给1分。
  ②从内容主旨的角度分析得1分。
  答表现诗人“对人生的叹息”“人生不如意”“悲凉”“孤身在外”“身世飘零”“孤独”“叹息”“悲伤”“无奈”“烦闷”“茫然”“怅惘”等给1分。
  (2)(4分)诗歌前六句以水喻人,写自己既像那陇头水一样,四面堵绝,穷途末路,又像那古树一样,处处摧折;后两句以张骞不忘使命、不失操守来明志。(2分)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乱世,深感身不由己,但是仍不忘本心,坚守操守的思想感情。(2分)
  评分细则:
  一、情感2分,分两点给分。
  ①答“身处乱世”“身不由己”“不能把控命运”“身世飘零”“无奈”“烦闷”“茫然”“怅惘”等人生不如意之际遇,给1分。
  ②答“不忘本心”“坚守操守”“节操”“忠贞”“坚贞不屈”“爱国”“建功立业”“报国之志”“心怀大志”,给1分。
  二、分析2分,分两点给分。
  ①分析前三联诗句给1分,以下两种答法皆可。
  描述前三联诗句,包含“水”、“古树”、“蓬草”中的任意两个形象。
  概括出前三联的景物特点,如“荒凉”“奇险”“孤危”等。
  ②分析第四联诗句,具体写出“张骞做什么事”,给1分,以下两种答法皆可。
  张骞出使西域,被匈奴扣留十三年,始终秉持汉节,最终逃脱,完成使命回国。
  张骞随卫青出征,立奇功,封博望侯。
  13.(5分)
  (1)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悠悠我心 沉吟至今 生男埋没随百草
  (2)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舳 铁马秋风大散关
  评分细则:
  ①两题都答,又没划掉某题的,按第一题评分;
  ②不按顺序答的,该空不给分;
  ③每空只要写了一个错别字,或漏字,顺序颠倒的该空不得分。
  14.(4分)
  (1)虽然我和向日葵之间不能进行言语交流,但彼此间有一种心灵的契合,如我能享受着向日葵带来的恬静与清凉,向日葵可以消解我的困顿与烦恼。(2分)(酌情给分)
  评分关键:
  “无言”1分,答“无语”“不会说话”“没有交流”“不能沟通”均可;“心灵”1分,能答出“心灵相通”“互相鼓励、安慰”之类均可。
  (2)作者摒弃像许多人那样放逐宁静,四处寻找富裕而热闹的日子;希望自己内心追求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生活,甘于平淡,一心专注于写作。(2分)(酌情给分)
  评分关键:
  “摒弃(摆脱、厌倦、不喜欢等否定意思)喧嚣(热闹、俗世、城市)1分;追求(喜爱、向往)淡泊(宁静、平淡、诗意、专注)1分。
  15.(6分)①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暴雨之下的向日葵优雅、陶醉、安详而静美之态,②用对比(或“反衬”)的手法,将娇嫩的花被暴雨零落不堪反衬向日典的优雅,形象鲜明突出;③用引用的手法,引用陆游的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也凸显了遭雨摧残后的百花形象。(每点2分,酌情给分)
  评分关键:
  ①拟人(比拟),优雅(陶醉、安详、静美);
  ②对比(衬托、反衬),优雅(顽强、生命力强、坚韧、坚定、坦然);
  ③引用,丰富文采(丰富内容,突出百花零落的特点)。
  写出一个手法,对应一个特点各1分。三组手法特点共6分。写出手法但没有对应写出而是总合在一起写特点的,手法各1分共3分,特点总共只给1分。
  16.(6分)①向日葵流动的光影和灿烂的色彩,是可欣赏的风景,让“我”陶醉;②向日葵不仅在夏日给“我”带来恬静与清凉,而且充满朝气和力量,不畏暴雨,给了“我”生命的启示;③向日葵以其宁静和沉稳减轻“我”的苦闷,一扫“我”心灵的躁动,激励“我”“诗意生存,淡泊写作”。(每点2分,酌情给分)
  评分关键:
  ①(向日葵外表特征)光影(色彩、挺拔、婀娜、金黄),令我欣赏(喜爱、陶醉、爱看);
  ②(向日葵生命力特征)郁郁葱葱(生机勃发、默默伸展、傲然挺立、对抗风雨、勃勃朝气),让我享受恬静与清凉(消解困顿与烦恼,减轻了我的苦闷,安慰我的孤独);
  ③(向日葵精神力量特征)宁静(安详静美而又雄姿英发的生机,蓄势待发,等待成熟),让我景仰(崇尚,解读生命的奥秘,追求/渴望宁静/诗意生活)。
  注意分三个层次,向日葵的特点与给我的感受各1分,不重复给分,不拘泥分点顺序;感受不具体的,感受分总共只给1分。

17.(6分)这是作者与向日葵的邂逅经历得到的人生启示:①作者自幼就熟知向日葵,但在很长的时间里对向日葵却熟视无赌;②后来插队三年,居住的农家窗前的向日葵,让作者感受到农家生活的芬芳,减轻了作者插队的苦闷、躁动和寂寞;③几十年的生活经历,让作者读懂了向日葵的生命奥秘,更加景仰它执著于太阳的精神,崇尚它安详静美而又雄姿英发的生机。(每点2分,酌情给分)
  评分关键:
  ①儿时对向日葵熟视无睹;
  ②青年时(插队时、后来)从向日葵身上获得安慰(帮助、带来……/消除……/减轻……);
  ③如今(几十年来、最后)我读懂了生命的奥秘(让我学会选择宁静的生活,追求淡泊平静的性生活态度)
  注意分三个层次,每点2分。照抄第十段后面句子的,含有上述第①③点的内容,可得各2分,最多4分。与上述要点不重复给分。
  如果上述要点都未回答,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如“一样东西要能引起心灵的感动,才会喜爱”一类解释提问句子意思的可得2分。
  18.(4分)项目 资金 技术(技能) 经验(4分,酌情给分)
  评分细则:
  ①“项目”或“具体项目”“创业项目”“有项目”“有具体项目”给1分;
  ②“资金”或“一笔资金”“创业资金”“有资金”“资本”给1分;
  ③“技能”或“技术”“专业技术”“专业技能”“有专业技能”给1分;
  ④“经验”给1分。
  只要考生在横线上写出关键中心词,就可以给1分。
  如考生在同一横线上写了两个关键词,只给1分,如“专业技术和资金”,给1分。
  19.(5分)①“见诸于”改为“见诸”;③“不再”改为“再次”;④“不耻下问”删去;⑤“出现”删去;⑥“幸事”改为“乐事”。(每处1分,酌情给分)
  评分细则:
  ①“见诸于”改为“见于”“见诸”“出现于”“出现在”或表述为删去“见”或删去“于”,给1分;
  ③“不再”改为“再次”或表述为:去掉“不再”“不”;“防止不”改为“防止”给1分;
  ④删去“不耻下问”或“不耻下问”改为“正视错误”,“做功课”或表述为“不愿不耻下问,请教专家”改为“不愿向专家请教”,“不愿向别人请教”给1分
  ⑤删去“出现”或“出现层出不穷”改为“时时出现”“经常出现”“频频出现”,得1分
  ⑥“幸事”改为“乐事”“乐趣”“快乐”“兴趣”或“幸”改为“乐”,给1分。
  指出错误时没有写序号,也给分。
  改错超过5处,按前5处给分。
  修改错误要用文字表述,不要用符号表述。
  20.(6分)答案示例:爱心仿佛一缕和煦的春风,可以抚慰他人,更能幻化为馨香四溢的世界。(比喻贴切,给2分,句式与示例相同,给2分;语句通顺,给2分)
  评分细则:
  ①话题对象合理,给1分。因为题目要求“自选话题”,所以,以“微笑”话题也行。但如:以“美丽”为话题不给分,因为“美丽”是抽象性的形容词。
  ②比喻句式(有“犹如”)给1分。
  ③喻体贴切,给1分。
  ④“可以……更能……”句式给1分。
  ⑤本喻体与“可以……”一句逻辑关系合理给1分。
  ⑥本喻体与“更能……”一句逻辑关系合理给1分。
  例如:“诚信犹如一朵美丽的鲜花,可以感染周围,更能感动成千上万的人们。”,得4分。因为喻体仍是“鲜花”,没有改变,扣1分;“可以感染周围”一句没有改变,扣1分。
  “挫折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可以照亮黑暗,更能发出光芒万丈的希望。”得3分。因为“挫折”的喻体为“灯塔”,不合理,扣1分,“挫折”这个本体与“照亮黑暗”,“发出光芒万丈的希望”,搭配不合理,扣2分。
  21.(60分)参考立意:(1)一次失误也许就是一次机遇;(2)失误并不等于失败;(3)换个思维看失误;(4)学会变通,让失误变为成功的转机等。
  评分标准: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西卷语文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第一等
(20~16)

第二等
(15~11)

第三等
(10~6)

第四等
(5~0)

基 本 等 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内容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①材料丰富;②论据充足;③形象丰满;④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①用词贴切;②句式灵活;③善于运用修辞方法;④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①见解新颖;②材料新鲜;③构思新巧;④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⑤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忠嗣,太原祁人。原名训,九岁时,由于父亲为朝廷身死缘故,授为朝散大夫、尚辇奉御,赐名忠嗣,在禁宫中供养多年。肃宗在忠嗣的家舍里,与他游玩交往。等到长大,雄毅而少言,受人尊重有武略,玄宗因为他是兵家子弟,和他讨论兵法,应对纵横,皆出意料。玄宗对他说:“你今后必然为良将。”
  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划占领新城,有人说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若要取胜,非他不可。希望随即上奏请求,皇上诏令忠嗣赴河西。攻下新城,忠嗣功绩显著,于是授予左威卫郎将,专管行军兵马。这年秋天,吐蕃大兵南下,以报复新城被占,清晨敌军逼近官军,官军寡不敌众,士兵们都感到害怕。忠嗣于是率领所部策马前进,左右冲杀,阻挡者无不躲开,冲出又折返,杀死数百人,贼兵开始混乱。三军从两翼攻击,吐蕃大败。
  忠嗣年少时以勇敢自负,到了身居将职,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曾对人说:“当国家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我不想让中原的兵力疲敝,来捞取个人功名啊。”只是训练兵马,缺少份量的一定要补上。军中士卒都日夜思战,由于常常派遣侦探观察敌方的薄弱地方,然后出奇兵偷袭,因而士卒喜欢这样做,师出必胜。
  玄宗正在考虑攻占石堡城,下诏令征询攻战的方法,忠嗣上奏说:“石堡城地势险要坚固,吐蕃举全国之力守卫它。如果以疲惫之师攻其坚固的城池,必将被敌杀死数万人,之后战事才能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请休兵秣马,观察势态发展再夺取它,这是上等计策。”玄宗由此不高兴。李林甫特别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寻察他的过失。六年,恰逢董延光献计请求攻占石堡城,皇上下诏命令忠嗣分兵接应他。忠嗣勉强服从,延光不高兴。等到延光逾期未攻下城堡,却上奏说是忠嗣延缓出兵,因此导致战事无功。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忠嗣,声称自己过去在担任朔州刺史,忠嗣任河东节度使时,忠嗣曾经说:“早年与忠王在宫中一起生活,我愿意尊奉太子。”玄宗大怒,于是召见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他,几乎被陷害致死。适逢哥舒翰代替忠嗣为陇右节度,承蒙皇上宠爱,因而上奏说忠嗣为冤枉,辞语非常恳切,请求以自己的官职来替忠嗣赎罪。玄宗怒气才稍稍消释。十一月,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七年,经权衡后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第二年,暴死,时年四十五岁。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