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网 考试资讯 2019年山东高考语文押题卷【含答案】

2019年山东高考语文押题卷【含答案】

2019年山东高考语文押题卷【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宰牛本是一项谋生的技能,而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却升华为精妙的艺术表演。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技者,技术与技巧也;道者,内在规律也。人只有领悟内在规律、顺势而为,才能在行动中表现得天机自运、出神入化。文艺创作境界之高下,往往与创作者重“技”还是重“道”密切相关。

  诗有诗法,画有技法,对创作者来说,掌握“技”并不太难,只要勤学苦练,便能驾轻就熟。而“道”的境界,则绝非常人所能企及,它需要极精微的感受、极透彻的洞察、极忘我的投入,即所谓“不疯魔,不成活”。就文艺作品而言,“技”表现为形式、工巧,“道”表现为内涵、神妙。同样写夏景,“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是“技”,“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则入“道”;同样是画“深山藏古寺”,在重峦叠嶂中露古刹一角是“技”,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则为“道”……

  究竟如何超越“技”的层面,抵达“道”的化境?重视美育是一条切实的路径。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素养,具有欣赏、创造美的能力。我国传统文化里儒、道、佛三家,审美旨归总体上都是“和谐”。儒家侧重人与人关系的和谐,道家侧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佛家侧重人与自我内心关系的和谐。雅正、飘逸、宁静之美,表面上各有不同,但究其实质,皆为“和谐”。仁爱、宽恕、谦恭、诚信的道德追求,对立统一、周而复始的圆形思维方式,刚柔并济、阴阳相生的强身健体之道,一同滋养华夏民族的身心与情感,化育“文质彬彬”的完美君子人格。先学做人,后学为文,有坚实的“美育”作为基础,“美术”方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那么,艺术创作之“道”,当如何体察、如何感悟?“道”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入体察民生民情,努力开阔视野胸襟,作品才会有深刻的内涵与蓬勃的生命力。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有了它,才情方能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一代有一代之文艺,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嬗变,只有投身于时代洪流,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才能产生充沛、澎湃的激情,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动人篇章。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在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就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道”蕴藏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要多读多学,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一切文学艺术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文化传统。歌德曾说:“每逢看到一位艺术大师,你总可以看出他汲取了前人的精华,正是这种精华培育出他的伟大。”一个人的品格、修养、才思,离不开前人作品的潜移默化。只有善于从前人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才能强大自己的心灵、高尚自己的品格、丰沛自己的才情、敏锐自己的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创造出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大艺术”。

  文艺创作,离不开“技术”的训练,但更得益于“道”的体悟。

(摘白赵海菱《文艺的“技”与“道”》,《光明日报》2018年12月l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只有领悟“道”并依“道”而行,才能在行动中达到如庖丁解牛般出神人化的境界。

B.文艺创作要超越“技”的层面,抵达“道”的化境,创作者要切实重视美育这条路径。

C.诗有诗法,画有技法,艺术之“技”是有关艺术创作的形式与技巧,需要创作者勤学苦练。

D.艺术之“道”就是有关艺术创作的内涵、神妙与规律,是做人的道德追求与文化遗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运用了例证法,用庖丁解牛的故事论述了“技”与“道”的内在关系。

B.文章第二段选取诗句进行对比论证,从理论上详细地分析了“技”与“道”的区别。

C.文章多处运用了引证法,引用了蔡元培、歌德等人的名言,使自己的论证有说服力。

D.文章重点论述了艺术创作之“道”,分别从道的内涵、实现道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依照原文观点推断,同样写天涯羁旅,“树头蜂抱花须落”是“技”,“无边落木萧萧下”则入“道”。

B.我国传统文化里儒、道、佛三家虽然其内涵各不相同,但究其本质是一致的。

C.重“技”还是重“道”,关系着文艺创作境界的高下,创作者只能从“道”上下功夫。

D.文艺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文艺工作者也必将通过优秀作品书写时代的要求。

2.(12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2018年10月23日上午10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历时9年艰苦建设,一座全长55公里的跨海大桥,飞架伶仃洋,把碧波化作通途。从此,香港、澳门特区开启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篇章。

  这座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之后,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作为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跨海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120年的标准。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领下,中国科研人员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最终保障了这一指标的达成。2017年以来,这个“世纪工程”先后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在极端天气面前展现了“钢筋铁骨”。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形成了一系列“中国标准”。

(摘编自《巨龙,腾飞在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侧记》,《人民日报》2018年1O月24日)

材料二:世界十大跨海大桥部分资料对照表

名称

国家

长度(公里)

建成年份

建造用时(年)

港珠澳大桥

中国

55

2018.12

9

青岛海湾大桥

中国

41.58

2011.06

5.5

濑户大桥

日本

37.3

198804

9.5

切萨皮克湾大桥

美国

37

1973.06

7.5

杭州湾跨海大桥

中国

35.67

2008.05

5

东海大桥

中国

32.5

2005.05

3

金塘大桥

中国

26.54

2009.11

3.5

法赫德国王大桥

沙特

25

1986.11

4.5

大贝尔特桥

丹麦

17.5

1998.08

11

厄勒海峡大桥

丹麦

16

2000.05

5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三: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22日报道,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蜿蜓跨越中国珠三角,支撑着北京将南方多座城市整合为一体的计划。这座桥梁的长度是美国金门大桥的约20倍,跨越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经济区域。该区域年度GDP约合1.51万亿美元,差不多是旧金山湾区的两倍。它和最近通车的京港高铁一道将内地制造业城市和金融中心香港以及澳门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促进了它们的商业联系。这些联络线是打造官方所说的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部分。报道还称,中国明确表示,将南方地区发展成高科技中心是重中之重。粤港澳大湾区面积在中国国土面积中所占比例不到1%,而该地区贡献了GDP的12%,预计到2025年中国近45%的科技企业将位于这一地区。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认为,“港珠澳大桥是北京整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它将香港和澳门与9个临近城市﹣﹣包括特大城市深圳和广州在内﹣﹣连为一体。北京希望将之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创新和经济发展。”“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大湾区不仅仅是一条连接香港与澳门的通道,北京希望加快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加速全国经济转型。”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成中国“靓丽名片”》,《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后,不仅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而且使香港、澳门开启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篇章。

B.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建造过程历时9年,设计使用年限120年,是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C.“技术最复杂”“港珠澳模型”“中国标准”这些词语集中体现了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纪工程”的独特性与创造性。

D.美国有媒体认为港珠澳大桥跨越中国珠三角区域,该区域与美国旧金山湾区比较,其区域经济优势不可小觑。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十大跨海大桥中中国就占据了五座,港珠澳大桥在跨海长度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体现了我国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B.美国切萨皮克湾大桥和日本濑户大桥,都曾是世界跨海大桥的领跑者,我国的跨海桥梁建设,如今也从跟跑走向了领跑。

C.我国的跨海大桥都是建成于新世纪,甚至五座大桥曾同时处于建造之中,充分显示了我国在桥梁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成熟与先进。

D.通过对比发现,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跨海大桥的建设不管在数量上、长度上,还是在建造速度上大都处于世界前列。

(3)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何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有何发展优势?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1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驴背上的“状元”丁宁

  解放以前,当代的名作家中,怕很少有人像赵树理那样引起那么多的议论和传说。

  我在没有见过他以前,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活生生的形象:黑黑的脸,头戴瓜皮破毡帽,身穿土布老棉袄,腰间还捆着一条一尺宽的布带子,每逢开会,必定一手握着旱烟袋,一手伸进胳肢窝逮虱子、如今的人,一听说虱子就害怕,可在战争年代,哪个人身上没有?那时,大家幽默地把虱子叫“革命虫”,意思是,要革命就免不了要生虱子。至于赵树理,成天价和农民泡在一起,而以前的农民,生活苦,条件差,哪有不生虱子的,所以传说老赵身上的“革命虫”就格外多。

  我还听到过这样一个传说:赵树理生下满一百天时,爹妈为他庆贺“百岁”,特地在他面前摆了十几样玩意儿,任他抓,其中,还向人借了块雪白的“大头洋”,专摆在孩子的小手最容易触到的地方,可是赵树理偏不触它,张开两只小手,一手抓过一支笔,一手抓过一根赶驴的鞭子。他爹见此情景,长长叹了一口气说:这孩子长大,本应“金榜题名”,可惜错投在咱们贫寒家,只能做个“驴背上的状元”了。果不其然,赵树理自小就和小驴子交上了朋友,识得几个庄户字,少年时,就坐在驴背上编唱本。

  五十年代初期,在作家协会,我终于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赵树理。他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闻名遐迩。令人奇怪,我觉得他和传说中的模样儿差不多,只不过脸不算太黑,可也不白,穿的是普通干部服,干干净净,显然藏不住虱子。旱烟袋,换上了烟斗,吸着自己烤制的烟丝儿,香喷喷,发出唧唧哝哝的声音。怎么看,都像个老实巴脚的庄户人,只是那双饱鼓鼓的眼睛,给我第一个印象是,悲天悯人,深藏着智慧。

  有一天,机关来了个看儿子的乡下老汉,坐在会客室等儿子,赵树理进来了,看见老汉,立即递过自己的烤烟,不到几分钟,就和老汉谈得十分投机,当然,话题都是关于农家和农业上的事。老汉说:“看你这老哥,也像是咱们庄稼人?”赵树理点点头。说着,老汉的儿子来了,老汉高兴地给儿子介绍:“看,你这位大叔,也是咱乡下人”儿子和在场的人都一齐大笑,把老汉笑得一楞一楞。赵树理说起话来,一口浓重的山西腔,带着嗡嗡的余韵。听时必须聚精会神,但词汇丰富,语言幽默,一开口,就必定引出别人的笑声。

  有一次,我向他谈起那个“驴背上的状元”的传说,他自己竟从未听说过,但也很赞赏这个故事,他说,虽然是胡编的,可是编的人有点才,因为抓住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他自小到大,确实赶过小毛驴,也确实和小毛驴交过要好的朋友。

  春日融融,他赶着小驴到山地里送粪,回来时,在崎岖的小路上,扯着驴子的尾巴,稍稍打个盹儿,然后高声背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再背《百家姓》《千家诗》,他最感兴味的是上党梆子,他常常手拿唱本,一会大嗓,一会小嗓,哦哦呀呀地高声唱着。

  秋天到了,又赶上好年成,他和小毛驴穿行在散发着谷香的金色小路上,这时,他哼着动人的民间小曲,小驴在前面走着,四只蹄子踏出轻快的节奏,他两只手各握着一根削制得滑溜溜的短棍,当作锣鼓棰儿,在小驴屁股上那块三角形的护皮上,欢快地敲击着: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敲到得意的时候,小驴子也兴奋得腾起后蹄跳跃起来。凡打击乐器,赵树理件件精通,这一整套本事,都是在小驴的屁股上练就的。

  记不得哪一年,他被邀到一个文化馆,给业余作者作辅导写作的讲座,去时,人还没到齐,他发现室内摆着一套锣鼓,便情不自禁敲打起来,大鼓咚咚,小鼓哒哒,锣也响了,镲也响了,口中也在打着鼓点,只见他全身各个部分都在舞动,眉在飞,色在舞,满脸的肌肉,也在有节奏地颤动。他完全沉醉在自己的激动人心的“交响乐”中。却不知,会议室里,早已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本来是二三十个人听讲,一下子变成几百个。他吹、拉、弹、唱,样样在行,拉得一手好二胡,也会弹三弦,那“工尺”符号的古乐谱,也很精通。这大约不会都是在驴屁股上练出来的,但可以想见,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据说,他在参加革命以前,家乡凡有红白喜事,他总是吹打乐器的首席演奏者。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次写到赵树理“像个老实巴脚的庄户人”“是咱们庄家人”“乡下人”,突出了赵树理农民作家的特点与情怀。

B.赵树理早年劳动时,赶驴送粪回来背诵《论语》《百家姓》《千家诗》以及“手拿唱本”高声唱戏,说明了他的勤奋与努力。

C.“这一整套本事,都是在小驴的屁股上练就的”,风趣地说明在早年的农村生活中赵树理学到了许多打击乐器方面的本事。

D.“我”所见到的赵树理与传说中有很多不同,如“穿的是普通干部服”“干干净净”,说明赵树理的生活环境、写作方向有了变化。

(2)结合全文谈谈“驴背上的‘状元’”的意蕴。

(3)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色,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4.(19分)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姚苌,字景茂,少聪哲,多权略,廓落任率,诸兄皆奇之。随兄姚襄征伐,每参大谋。襄之寇洛阳也,梦苌服衮衣,升御坐,诸酋长皆侍立,旦谓将佐曰:“吾梦如此,此儿志度不恒,或能大起吾族。”襄之败于麻田也,马中流矢死,苌下马以授襄,襄曰:“汝何以自免?”苌曰:“但令兄济,竖子安敢害苌!”会救至,俱免。及襄死,苌率诸弟降于苻坚,为苻坚将,累有大功。坚既败于淮南,归长安,慕容泓起兵叛坚。坚遣子叡讨之,以苌为司马。为泓所败,叡死之。苌遣龙骧长史赵都诣坚谢罪,坚怒,杀之。苌懼,奔于渭北,遂如马牧。西州豪族率五万余家,咸推苌为盟主。苌将距之,天水尹纬说苌曰:“明公宜降心从议,以副群望,不可坐观沈溺而不拯救之。”苌乃从纬谋,以太元九年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大赦境内,年号白雀,称制行事。苻登进逼安定,诸将劝苌决战,苌曰:“与穷寇竞胜,兵家之下。吾将以计取之。”于是留其尚书令姚旻守安定,夜袭登辎重于大界,克之。诸将或欲因登骇乱击之,苌曰:“登众虽乱,怒气犹盛,未可轻也。”遂止。苌还安定,修德政,布惠化,省非急之费,立太学,礼先贤之后,以救时弊。时天大雪,苌散后宫文绮珍宝以供戎事,身食一味,妻不重綵。将帅死王事者,加秩二等,士卒战没,皆有褒赠。苌性简率,群下有过,或面加骂辱。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苌曰:“若不闻谠言,安知过也。”以太元十八年死,时年六十四,在位八年。伪谥武昭皇帝,庙号太祖,墓称原陵。

(节选自《晋书•姚苌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B.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C.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D.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衮”是古代帝王穿的绘有龙纹的礼服,这里指姚苌未来的皇位。

B.“辎”是有帷盖的载重大车,“辎重”是出门携带的物资,常指军用物资。

C.“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的名号,如太祖、太宗。

D.“太学”就是国子监,是国家设立的一般官员和庶民俊秀子弟就读的学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苌聪慧多谋,擅长军事。跟随姚襄,常参与大谋;为苻坚将,多有大功;与苻登作战,力排众议,用计取胜,避其怒气,不再乘胜追击。

B.姚苌关心民生,体恤民情。遵从尹纬建议,接受盟主之职;回安定,修明德政,施行惠政教化,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革除当世的弊病。

C.姚苌爱护士卒,奖罚分明。雪天散发后宫珍宝供给军用,自己吃饭只一样菜,令妻子不穿重叠的丝绸衣服;将帅士卒只要有功必赏。

D.姚苌威名远播,不修小节。西州豪族咸推苌为盟主,认可姚苌的卓著才华;然而姚苌对待下属过失,有时会当面辱骂,简单直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襄之败于麻田也,马中流矢死,苌下马以授襄。

②明公宜降心从议,以副群望,不可坐观沈溺而不拯救之。

5.(9分)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寄黎眉州    苏轼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注】①黎眉州:黎錞,四川人。②胶西:诸城。③瓦屋、峨眉:四川山名。④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

B.颔联中作者借助想象,将内心情感融人对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绘中。

C.颈联将自己与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

D.本诗语言质朴平易,风格明快,景情交融,动中寓静,平淡中寓激情。

(2)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6.(6分)名篇名句默写

(1)《论语•里仁》中“     ,     ”是说遇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学习,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自我反省。

(2)《离骚》中的两句“     ,     ”,意思是说,保持清白,献身正道,正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3)《赤壁赋》中“     ”一句写了要与动物为伴侣作朋友,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望;还有一句“     ”,也是借助动物作喻,说明天地广阔,慨叹生命何其短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科幻,在2019年开年迎来好时光。以前,面对“科幻”二字,电影投资人总是____.而今《流浪地球》高歌猛进,票房已超40亿元,成为现象级科幻电影。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瞩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____,它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神舟一号、天宫一号……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流浪地球》为科幻注入了中国文化的表达,中国科幻电影终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话,集体主义取代了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带着地球一同流浪展现出的“乡土情怀”、出现在影片里的朱自清的《春》、春节十二响……

  ____,这是一部好作品,也对得起大多数的赞誉,它让我们在追赶好莱坞大片的路上“看到了希望”。但是,在矛盾冲突、场景创新上与优秀之作仍有一定差距,弥补差距不是____的,需要众多导演、编剧继续努力,追赶状态仍然是进行时。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魅力。

B.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C.这部影片的题材是拯救地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影响。

D.通过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我们深刻体验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望洋兴叹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一挥而就

B.望而却步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一蹴而就

C.望洋兴叹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一挥而就

D.望而却步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一蹴而就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部电影的成熟,需要依靠强大的科技发展,更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B.一部成熟的电影,既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也要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

C.一部电影的成熟,需要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D.一部成熟的电影,不仅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也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8.(5分)下面是某校高三(1)班拟定的一则倡议书片段,在词语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修改。

倡议书

  为了增强我班同学的劳动意识,提高劳动体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班委与学校餐厅洽谈,谨定于周四下午四点半到学校餐厅义务帮厨。请同学们务必抓住这个劳动机会,自愿报名,莅临参加。

9.(6分)请根据下列新闻报道内容,拟定新闻标题与导语。标题在15字内,导语在65字内。

标题:     

导语:     

  美国航天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当天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说:“祝贺中国嫦娥四号团队实现在月球背面的成功着陆,这是人类的第一次,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祝贺!”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相关新闻下,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第一时间对嫦娥四号成功落月表示祝贺。

  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对新华社记者说,嫦娥四号成功落月是中国取得的一项重大航天探索成就,确保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技术非常复杂,此前任何国家都未能使其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这一成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轰动效应”。

 

(背景链接: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四、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经历了这样一些大事件:开国大典、大庆油田、三年自然灾害、两弹一星、平反冤假错案、三峡工程、非典、载人飞船、中国梦、走进新时代、反腐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等。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节点。这些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你将对祖国说些什么呢?请以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山东高考语文押题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宰牛本是一项谋生的技能,而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却升华为精妙的艺术表演。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技者,技术与技巧也;道者,内在规律也。人只有领悟内在规律、顺势而为,才能在行动中表现得天机自运、出神入化。文艺创作境界之高下,往往与创作者重“技”还是重“道”密切相关。

  诗有诗法,画有技法,对创作者来说,掌握“技”并不太难,只要勤学苦练,便能驾轻就熟。而“道”的境界,则绝非常人所能企及,它需要极精微的感受、极透彻的洞察、极忘我的投入,即所谓“不疯魔,不成活”。就文艺作品而言,“技”表现为形式、工巧,“道”表现为内涵、神妙。同样写夏景,“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是“技”,“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则入“道”;同样是画“深山藏古寺”,在重峦叠嶂中露古刹一角是“技”,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则为“道”……

  究竟如何超越“技”的层面,抵达“道”的化境?重视美育是一条切实的路径。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素养,具有欣赏、创造美的能力。我国传统文化里儒、道、佛三家,审美旨归总体上都是“和谐”。儒家侧重人与人关系的和谐,道家侧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佛家侧重人与自我内心关系的和谐。雅正、飘逸、宁静之美,表面上各有不同,但究其实质,皆为“和谐”。仁爱、宽恕、谦恭、诚信的道德追求,对立统一、周而复始的圆形思维方式,刚柔并济、阴阳相生的强身健体之道,一同滋养华夏民族的身心与情感,化育“文质彬彬”的完美君子人格。先学做人,后学为文,有坚实的“美育”作为基础,“美术”方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那么,艺术创作之“道”,当如何体察、如何感悟?“道”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入体察民生民情,努力开阔视野胸襟,作品才会有深刻的内涵与蓬勃的生命力。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有了它,才情方能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一代有一代之文艺,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嬗变,只有投身于时代洪流,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才能产生充沛、澎湃的激情,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动人篇章。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在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就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道”蕴藏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要多读多学,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一切文学艺术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文化传统。歌德曾说:“每逢看到一位艺术大师,你总可以看出他汲取了前人的精华,正是这种精华培育出他的伟大。”一个人的品格、修养、才思,离不开前人作品的潜移默化。只有善于从前人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才能强大自己的心灵、高尚自己的品格、丰沛自己的才情、敏锐自己的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创造出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大艺术”。

  文艺创作,离不开“技术”的训练,但更得益于“道”的体悟。

(摘白赵海菱《文艺的“技”与“道”》,《光明日报》2018年12月l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人只有领悟“道”并依“道”而行,才能在行动中达到如庖丁解牛般出神人化的境界。

B.文艺创作要超越“技”的层面,抵达“道”的化境,创作者要切实重视美育这条路径。

C.诗有诗法,画有技法,艺术之“技”是有关艺术创作的形式与技巧,需要创作者勤学苦练。

D.艺术之“道”就是有关艺术创作的内涵、神妙与规律,是做人的道德追求与文化遗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章首段运用了例证法,用庖丁解牛的故事论述了“技”与“道”的内在关系。

B.文章第二段选取诗句进行对比论证,从理论上详细地分析了“技”与“道”的区别。

C.文章多处运用了引证法,引用了蔡元培、歌德等人的名言,使自己的论证有说服力。

D.文章重点论述了艺术创作之“道”,分别从道的内涵、实现道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A.依照原文观点推断,同样写天涯羁旅,“树头蜂抱花须落”是“技”,“无边落木萧萧下”则入“道”。

B.我国传统文化里儒、道、佛三家虽然其内涵各不相同,但究其本质是一致的。

C.重“技”还是重“道”,关系着文艺创作境界的高下,创作者只能从“道”上下功夫。

D.文艺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文艺工作者也必将通过优秀作品书写时代的要求。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解答】(1)D.“是做人的道德追求与文化遗产”无中生有,文中没有相关论断。

(2)B.“从理论上详细地分析了‘技’与‘道’的区别”说法有误,第二自然段选择具体诗句,只是点明“技”与“道”在表现上的不同,没有从理论上详细地分析。

(3)B.“但究其本质是一致的”说法错,原文第三段为:我国传统文化里儒、道、佛三家,审美旨归总体上都是“和谐”。C.“创作者只能从‘道’上下功夫”说法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文艺创作,离不开‘技术’的训练,但更得益于‘道’的体悟”。D.“文艺工作者也必将通过优秀作品书写时代的要求”说法不妥,表述绝对化,把宏观要求当成了必然要求。

答案:

(1)D

(2)B

(3)A

【点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2.(12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2018年10月23日上午10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历时9年艰苦建设,一座全长55公里的跨海大桥,飞架伶仃洋,把碧波化作通途。从此,香港、澳门特区开启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篇章。

  这座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之后,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作为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跨海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120年的标准。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领下,中国科研人员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提出“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最终保障了这一指标的达成。2017年以来,这个“世纪工程”先后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在极端天气面前展现了“钢筋铁骨”。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形成了一系列“中国标准”。

(摘编自《巨龙,腾飞在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侧记》,《人民日报》2018年1O月24日)

材料二:世界十大跨海大桥部分资料对照表

名称

国家

长度(公里)

建成年份

建造用时(年)

港珠澳大桥

中国

55

2018.12

9

青岛海湾大桥

中国

41.58

2011.06

5.5

濑户大桥

日本

37.3

198804

9.5

切萨皮克湾大桥

美国

37

1973.06

7.5

杭州湾跨海大桥

中国

35.67

2008.05

5

东海大桥

中国

32.5

2005.05

3

金塘大桥

中国

26.54

2009.11

3.5

法赫德国王大桥

沙特

25

1986.11

4.5

大贝尔特桥

丹麦

17.5

1998.08

11

厄勒海峡大桥

丹麦

16

2000.05

5

(摘编自互联网)

材料三: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22日报道,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蜿蜓跨越中国珠三角,支撑着北京将南方多座城市整合为一体的计划。这座桥梁的长度是美国金门大桥的约20倍,跨越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经济区域。该区域年度GDP约合1.51万亿美元,差不多是旧金山湾区的两倍。它和最近通车的京港高铁一道将内地制造业城市和金融中心香港以及澳门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促进了它们的商业联系。这些联络线是打造官方所说的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部分。报道还称,中国明确表示,将南方地区发展成高科技中心是重中之重。粤港澳大湾区面积在中国国土面积中所占比例不到1%,而该地区贡献了GDP的12%,预计到2025年中国近45%的科技企业将位于这一地区。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认为,“港珠澳大桥是北京整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它将香港和澳门与9个临近城市﹣﹣包括特大城市深圳和广州在内﹣﹣连为一体。北京希望将之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创新和经济发展。”“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大湾区不仅仅是一条连接香港与澳门的通道,北京希望加快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加速全国经济转型。”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成中国“靓丽名片”》,《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后,不仅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而且使香港、澳门开启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篇章。

B.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建造过程历时9年,设计使用年限120年,是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C.“技术最复杂”“港珠澳模型”“中国标准”这些词语集中体现了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纪工程”的独特性与创造性。

D.美国有媒体认为港珠澳大桥跨越中国珠三角区域,该区域与美国旧金山湾区比较,其区域经济优势不可小觑。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世界十大跨海大桥中中国就占据了五座,港珠澳大桥在跨海长度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体现了我国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B.美国切萨皮克湾大桥和日本濑户大桥,都曾是世界跨海大桥的领跑者,我国的跨海桥梁建设,如今也从跟跑走向了领跑。

C.我国的跨海大桥都是建成于新世纪,甚至五座大桥曾同时处于建造之中,充分显示了我国在桥梁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成熟与先进。

D.通过对比发现,在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跨海大桥的建设不管在数量上、长度上,还是在建造速度上大都处于世界前列。

(3)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何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有何发展优势?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注意根据题干信息正确筛选原文重要语句。

【解答】(1)A.“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后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的说法有误。材料一为:2017年以来,这个“世纪工程”先后经历过三次强台风考验。

(2)C.“五座大桥曾同时处于建造之中”说法有误。结合材料二可知应该是三座同时处于建造中。

(3)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何作用可以结合“从此,香港、澳门特区开启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篇章”“它和最近通车的京港高铁一道将内地制造业城市和金融中心香港以及澳门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促进了它们的商业联系”“这座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之后,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概括得出。粤港澳大湾区有何发展优势可以结合“它和最近通车的京港高铁一道将内地制造业城市和金融中心香港以及澳门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促进了它们的商业联系”“粤港澳大湾区面积在中国国土面积中所占比例不到1%,而该地区贡献了GDP的12%,预计到2025年中国近45%的科技企业将位于这一地区”“中国明确表示,将南方地区发展成高科技中心是重中之重。”概括得出。

 

答案:

(1)A

(2)C

(3)港珠澳大桥促进了城市的融合发展;交通便捷,通行时间缩短;提供了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保障。

地理位置优势,内地制造业、香港金融以及澳门三地联通,具有商业基础;经济资金优势,该地区贡献了全国GDP的12%;政策支持优势,国家要将此地打造成高科技中心,预计到2025年中国近45%的科技企业将位于这一地区,加速全国经济转型。

【点评】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3.(1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驴背上的“状元”丁宁

  解放以前,当代的名作家中,怕很少有人像赵树理那样引起那么多的议论和传说。

  我在没有见过他以前,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活生生的形象:黑黑的脸,头戴瓜皮破毡帽,身穿土布老棉袄,腰间还捆着一条一尺宽的布带子,每逢开会,必定一手握着旱烟袋,一手伸进胳肢窝逮虱子、如今的人,一听说虱子就害怕,可在战争年代,哪个人身上没有?那时,大家幽默地把虱子叫“革命虫”,意思是,要革命就免不了要生虱子。至于赵树理,成天价和农民泡在一起,而以前的农民,生活苦,条件差,哪有不生虱子的,所以传说老赵身上的“革命虫”就格外多。

  我还听到过这样一个传说:赵树理生下满一百天时,爹妈为他庆贺“百岁”,特地在他面前摆了十几样玩意儿,任他抓,其中,还向人借了块雪白的“大头洋”,专摆在孩子的小手最容易触到的地方,可是赵树理偏不触它,张开两只小手,一手抓过一支笔,一手抓过一根赶驴的鞭子。他爹见此情景,长长叹了一口气说:这孩子长大,本应“金榜题名”,可惜错投在咱们贫寒家,只能做个“驴背上的状元”了。果不其然,赵树理自小就和小驴子交上了朋友,识得几个庄户字,少年时,就坐在驴背上编唱本。

  五十年代初期,在作家协会,我终于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赵树理。他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闻名遐迩。令人奇怪,我觉得他和传说中的模样儿差不多,只不过脸不算太黑,可也不白,穿的是普通干部服,干干净净,显然藏不住虱子。旱烟袋,换上了烟斗,吸着自己烤制的烟丝儿,香喷喷,发出唧唧哝哝的声音。怎么看,都像个老实巴脚的庄户人,只是那双饱鼓鼓的眼睛,给我第一个印象是,悲天悯人,深藏着智慧。

  有一天,机关来了个看儿子的乡下老汉,坐在会客室等儿子,赵树理进来了,看见老汉,立即递过自己的烤烟,不到几分钟,就和老汉谈得十分投机,当然,话题都是关于农家和农业上的事。老汉说:“看你这老哥,也像是咱们庄稼人?”赵树理点点头。说着,老汉的儿子来了,老汉高兴地给儿子介绍:“看,你这位大叔,也是咱乡下人”儿子和在场的人都一齐大笑,把老汉笑得一楞一楞。赵树理说起话来,一口浓重的山西腔,带着嗡嗡的余韵。听时必须聚精会神,但词汇丰富,语言幽默,一开口,就必定引出别人的笑声。

  有一次,我向他谈起那个“驴背上的状元”的传说,他自己竟从未听说过,但也很赞赏这个故事,他说,虽然是胡编的,可是编的人有点才,因为抓住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他自小到大,确实赶过小毛驴,也确实和小毛驴交过要好的朋友。

  春日融融,他赶着小驴到山地里送粪,回来时,在崎岖的小路上,扯着驴子的尾巴,稍稍打个盹儿,然后高声背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再背《百家姓》《千家诗》,他最感兴味的是上党梆子,他常常手拿唱本,一会大嗓,一会小嗓,哦哦呀呀地高声唱着。

  秋天到了,又赶上好年成,他和小毛驴穿行在散发着谷香的金色小路上,这时,他哼着动人的民间小曲,小驴在前面走着,四只蹄子踏出轻快的节奏,他两只手各握着一根削制得滑溜溜的短棍,当作锣鼓棰儿,在小驴屁股上那块三角形的护皮上,欢快地敲击着: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敲到得意的时候,小驴子也兴奋得腾起后蹄跳跃起来。凡打击乐器,赵树理件件精通,这一整套本事,都是在小驴的屁股上练就的。

  记不得哪一年,他被邀到一个文化馆,给业余作者作辅导写作的讲座,去时,人还没到齐,他发现室内摆着一套锣鼓,便情不自禁敲打起来,大鼓咚咚,小鼓哒哒,锣也响了,镲也响了,口中也在打着鼓点,只见他全身各个部分都在舞动,眉在飞,色在舞,满脸的肌肉,也在有节奏地颤动。他完全沉醉在自己的激动人心的“交响乐”中。却不知,会议室里,早已人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本来是二三十个人听讲,一下子变成几百个。他吹、拉、弹、唱,样样在行,拉得一手好二胡,也会弹三弦,那“工尺”符号的古乐谱,也很精通。这大约不会都是在驴屁股上练出来的,但可以想见,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据说,他在参加革命以前,家乡凡有红白喜事,他总是吹打乐器的首席演奏者。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多次写到赵树理“像个老实巴脚的庄户人”“是咱们庄家人”“乡下人”,突出了赵树理农民作家的特点与情怀。

B.赵树理早年劳动时,赶驴送粪回来背诵《论语》《百家姓》《千家诗》以及“手拿唱本”高声唱戏,说明了他的勤奋与努力。

C.“这一整套本事,都是在小驴的屁股上练就的”,风趣地说明在早年的农村生活中赵树理学到了许多打击乐器方面的本事。

D.“我”所见到的赵树理与传说中有很多不同,如“穿的是普通干部服”“干干净净”,说明赵树理的生活环境、写作方向有了变化。

(2)结合全文谈谈“驴背上的‘状元’”的意蕴。

(3)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色,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把握文本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解答】(1)D.“穿的是普通干部服”“干干净净”表现了赵树理的干练,没有表明其写作方向的变化。

(2)从内容(表层意蕴)看:“驴背上”指他有农村生活的亲身体验,整天和农民泡在一起,自小和小驴子交上朋友;积极地反映农村生活,少年时就在驴背上编唱本,跟乡下老汉谈得十分投机,常常手拿唱本高声唱着,他的一套本事,都是驴屁股上练就的。“状元”指他大名鼎鼎,文学作品闻名遐迩;特长拉弹唱样样精通,是吹拉弹唱的首席演奏者。从主题(深层意蕴)看:作家就要与人民打成一片,只有深入生活,扎根基层,才能写出好作品;做百姓的贴心人,有农民情怀,心与百姓相通。解答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倡导艺术家走入人民之中,写出有时代高度、时代温度的作品。

(3)“成天价”“十几样玩意儿”“模样儿差不多”“老实巴交”这些句子接地气,通俗易懂,是老百姓口耳相传的一些话语,文本中运用这些地方性的语言,增添文本的生活气息。“香喷喷”“唧唧哝哝”“饱鼓鼓”“哦哦呀呀”这是一连串典型的叠音词,这些叠音词音乐感极强,富有感染力,读起来可以说是朗朗上口,增添文本的音乐特色之美。

“大鼓咚咚,小鼓哒哒”“咚咚锵,咚咚锵”“带着嗡嗡的余韵”是一连串的拟声词,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描绘,生动详实地写出了不同事物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传达出一种活泼有趣的艺术事物,增强文本的核心感染力。“眉在飞,色在舞”这些句子运用的是极为短小的语言,读起来短促有力度,使得文本的语言富有一种韵律之美。“在驴背上编唱本”“扯着驴子的尾巴”“都是小驴的屁股上练就的”,这些语言具有生活的幽默色彩,文本中大量使用这些具有幽默性的语言,增添文本风趣的语言幽默感。本题可以从这些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当然还可以选择其他的语言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D

(2)①“驴背上”指他有农村生活的亲身体验,凸显出与农民为伴,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他的这些本事就是在少年时期在驴背上练就而成的。“状元”突出的是与农民为伍,创作可以说是鼎鼎大名,作品可以说是闻名遐迩。拉弹唱可以说是样样精通,就是这样的一种最佳的体现。②作家要与人民打成一片,从人民中寻找创作的素材。与百姓心连心,要有农民情怀,只有创作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够写出具有时代温情的作品。

(3)“成天价”“十几样玩意儿”“模样儿差不多”“老实巴交”﹣﹣生活化、口语化。通俗易懂,接地气,生活气息浓郁。“香喷喷”“唧唧哝哝”“饱鼓鼓”“哦哦呀呀”﹣﹣运用叠音词,音乐感强,富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大鼓咚咚,小鼓哒哒”“咚咚锵,咚咚锵”“带着嗡嗡的余韵”﹣﹣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增强感染力。“眉在飞,色在舞”﹣﹣运用了短句,短促有力,富有韵律。“在驴背上编唱本”“扯着驴子的尾巴”“都是小驴的屁股上练就的”,语言风趣幽默。

【点评】语言特色类题目答题角度一般有:

1、用词的角度: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句式选用的角度: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合的情况。如:文中多使用短句,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节奏感。或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2、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判定文中有无使用某种修辞手法。如: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语)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气势、增加文采、感情充沛、风趣幽默)。

3、语言的整体风格的角度,如:这段文字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的特点。人称使用的角度,如:这段文字运用了第二人称,使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抒情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4.(19分)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姚苌,字景茂,少聪哲,多权略,廓落任率,诸兄皆奇之。随兄姚襄征伐,每参大谋。襄之寇洛阳也,梦苌服衮衣,升御坐,诸酋长皆侍立,旦谓将佐曰:“吾梦如此,此儿志度不恒,或能大起吾族。”襄之败于麻田也,马中流矢死,苌下马以授襄,襄曰:“汝何以自免?”苌曰:“但令兄济,竖子安敢害苌!”会救至,俱免。及襄死,苌率诸弟降于苻坚,为苻坚将,累有大功。坚既败于淮南,归长安,慕容泓起兵叛坚。坚遣子叡讨之,以苌为司马。为泓所败,叡死之。苌遣龙骧长史赵都诣坚谢罪,坚怒,杀之。苌懼,奔于渭北,遂如马牧。西州豪族率五万余家,咸推苌为盟主。苌将距之,天水尹纬说苌曰:“明公宜降心从议,以副群望,不可坐观沈溺而不拯救之。”苌乃从纬谋,以太元九年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大赦境内,年号白雀,称制行事。苻登进逼安定,诸将劝苌决战,苌曰:“与穷寇竞胜,兵家之下。吾将以计取之。”于是留其尚书令姚旻守安定,夜袭登辎重于大界,克之。诸将或欲因登骇乱击之,苌曰:“登众虽乱,怒气犹盛,未可轻也。”遂止。苌还安定,修德政,布惠化,省非急之费,立太学,礼先贤之后,以救时弊。时天大雪,苌散后宫文绮珍宝以供戎事,身食一味,妻不重綵。将帅死王事者,加秩二等,士卒战没,皆有褒赠。苌性简率,群下有过,或面加骂辱。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苌曰:“若不闻谠言,安知过也。”以太元十八年死,时年六十四,在位八年。伪谥武昭皇帝,庙号太祖,墓称原陵。

(节选自《晋书•姚苌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B.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C.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D.太常权翼言于苌曰/陛下弘达自任/不修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异/弃嫌录善/有高祖之量然/轻慢之风所宜除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衮”是古代帝王穿的绘有龙纹的礼服,这里指姚苌未来的皇位。

B.“辎”是有帷盖的载重大车,“辎重”是出门携带的物资,常指军用物资。

C.“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的名号,如太祖、太宗。

D.“太学”就是国子监,是国家设立的一般官员和庶民俊秀子弟就读的学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姚苌聪慧多谋,擅长军事。跟随姚襄,常参与大谋;为苻坚将,多有大功;与苻登作战,力排众议,用计取胜,避其怒气,不再乘胜追击。

B.姚苌关心民生,体恤民情。遵从尹纬建议,接受盟主之职;回安定,修明德政,施行惠政教化,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革除当世的弊病。

C.姚苌爱护士卒,奖罚分明。雪天散发后宫珍宝供给军用,自己吃饭只一样菜,令妻子不穿重叠的丝绸衣服;将帅士卒只要有功必赏。

D.姚苌威名远播,不修小节。西州豪族咸推苌为盟主,认可姚苌的卓著才华;然而姚苌对待下属过失,有时会当面辱骂,简单直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襄之败于麻田也,马中流矢死,苌下马以授襄。

②明公宜降心从议,以副群望,不可坐观沈溺而不拯救之。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根据句意断句。首先应在虚词“曰”后断句,排除AC;“然”表转折,其前断句,排除D,选B项。这段话翻译为:太常权翼对姚苌说:“陛下豁达以天下为己任,不注重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杰,不计前嫌录用善人,有高祖的器量。然而轻慢的作风,也是应当去除的”。

(2)D.表述有误,太学与国子监不同,两者同设时国子监的教育对象限于贵族、官僚子弟。

(3)C.“将帅士卒只要有功必赏”说法欠妥,由原文“将帅死王事者,加秩二等,士卒战没,皆有褒赠”可知,原文是说有为国死亡的将帅,加俸禄二等,士卒战死的,都得到褒奖赏赐。

(4)①“败于麻田”,状语后置,应为“于麻田败”;“马中流矢”中“中”为“射中目标”,此处是被动句,“流矢”是“乱飞的箭,无端飞来的箭”;“以授襄”为省略句,应为“以(马)授”。句子翻译为:姚襄在麻田打败仗时,马被乱飞的箭射死,姚苌下马把自己的马给姚襄。

②“降心”,平抑心气;“副”,符合;“坐观”,坐视;“沈溺”,亦作“沉溺”,意指沉没在水中,或陷入某种困境或苦难中。句子翻译为:明公应该抑制心志听从众人的提议,以符合众望,不能坐视陷入困境而不去拯救。

 

答案:

(1)B

(2)D

(3)C

(4)①姚襄在麻田打败仗时,马被乱飞的箭射死,姚苌下马把自己的马给姚襄。

②明公应该抑制心志听从众人的提议,以符合众望,不能坐视陷入困境而不去拯救。

参考译文:

   姚苌字景茂,从小聪慧,有机变谋略,豁达任情率真不做作,诸兄都以之为奇。跟随兄长姚襄征战,常常参与大谋。姚襄进犯洛阳时,梦见姚苌身穿龙袍,登上皇帝御座,众首领都在旁侍立,早晨对将佐们说:“我做了这样的梦,这孩子气度不凡,或许能大大地使我们宗族兴旺。”姚襄在麻田打败仗时,马被流箭射死,姚苌下马把自己的马给姚襄,姚襄说:“你用什么逃脱?”姚苌说:“只要兄长渡过厄难,这些混小子哪里敢害姚苌!”正好救兵来到,两人都免于难。姚襄死后,姚苌率诸弟向苻坚投降,当苻坚的大将,屡立战功。苻坚在淮南大败后,回到长安,慕容泓举兵反叛苻坚。苻坚派其子符叡征讨,任姚苌为司马。被慕容泓击败,符叡战死。姚苌派龙骧长史赵都向苻坚谢罪,苻坚发怒,杀了赵都。姚苌恐惧,奔往渭北,于是到了马牧。西州豪门望族率五万多家人,都推举姚苌为盟主。姚苌想要拒绝,天水尹纬劝说姚苌说:“明公应该抑制心志听从众人的提议,以符合众望,不能坐视沉溺而不去拯救。”姚苌就听从了尹纬的谋划,于太元九年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在境内大赦,年号叫白雀,秉承皇帝旨意行事。苻登进逼安定,众将劝姚苌与他决战,姚苌说:“与穷寇争胜负,是兵家的下策。我将用计战胜他。”于是留下他的尚书令姚旻守安定,在大界夜袭苻登的辎重,战胜了。众将中有人想乘苻登军惊恐混乱之时去攻击他,姚苌说:“苻登军虽然惊乱,但怒气还很盛,不可轻动。”于是作罢。姚苌回安定,修明德政,施行惠政教化,减省不急的花费,设立太学,礼待先代贤者的后人,以拯救当世的弊病。当时天降大雪,姚苌散发后宫的华丽丝织品珍宝以供给军用,自己吃饭只一样菜,妻子不穿重叠的丝绸衣服。有为国死亡的将帅,加俸禄二等,士卒战死的,都得到褒奖赏赐。姚苌性情简朴直率,下属有过失时,有时当面辱骂。太常权翼对姚苌说:“陛下豁达以天下为己任,不注重小节,驾驭群雄,包罗俊杰,不计前嫌录用善人,有高祖的器量。然而轻慢的作风,也是应当去除的。”姚苌说:“如果不是听到直言,哪能知道过失。”于太元十八年死,当时他六十四岁,在位八年。伪谥号叫武昭皇帝,庙号叫太祖,墓地叫原陵。

【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5.(9分)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寄黎眉州    苏轼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注】①黎眉州:黎錞,四川人。②胶西:诸城。③瓦屋、峨眉:四川山名。④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

B.颔联中作者借助想象,将内心情感融人对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绘中。

C.颈联将自己与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

D.本诗语言质朴平易,风格明快,景情交融,动中寓静,平淡中寓激情。

(2)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解答】(1)C.“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错,颈联是说如今再无爱好人才的贤能的欧阳修了,表达出对恩师欧阳修的敬仰。

(2)第一句诗人用到“陶渊明”的典故,借用了其作品《归去来兮辞》。这就需要考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去考虑,陶渊明一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渴望归隐,再看苏轼,苏轼当时不满新法,故诗人想借此表达自己壮志难酬、对当时的时政不满以及思乡归隐的想法,不难看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和不得志。 第二句“共将诗酒趁流年”表现出诗人想要和友人共同饮酒作诗,这是一幅相聚的温情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1)C。

(2)①“且待渊明赋归去”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传达出诗人志向难酬、不满时政、思乡归隐的想法,表现了作者孤寂清寥、不得志的情感;

②“共将诗酒趁流年”写出诗人想和友人在流逝的岁月中共同饮酒作诗的期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期待与朋友相聚的温情。这两句对比鲜明。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在密州任上寄赠黎錞的。黎錞,字希声,四川渠江人,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他以尚书屯田郎中出知眉州,所以称“黎眉州”。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黎錞的友情,并表达了对他们共同的恩师欧阳修的怀念。由于苏轼不满新法,政治上受压抑,思乡、归隐之情也油然而生。

【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6.(6分)名篇名句默写

(1)《论语•里仁》中“ 见贤思齐焉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是说遇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学习,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自我反省。

(2)《离骚》中的两句“ 伏清白以死直兮 , 固前圣之所厚 ”,意思是说,保持清白,献身正道,正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3)《赤壁赋》中“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一句写了要与动物为伴侣作朋友,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望;还有一句“ 寄蜉蝣于天地 ”,也是借助动物作喻,说明天地广阔,慨叹生命何其短促。

【分析】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解答】故答案为: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点字:齐)

(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重点字:伏)

(3)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重点字:麋)

【点评】《师说》

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科幻,在2019年开年迎来好时光。以前,面对“科幻”二字,电影投资人总是____.而今《流浪地球》高歌猛进,票房已超40亿元,成为现象级科幻电影。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瞩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____,它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神舟一号、天宫一号……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流浪地球》为科幻注入了中国文化的表达,中国科幻电影终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话,集体主义取代了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带着地球一同流浪展现出的“乡土情怀”、出现在影片里的朱自清的《春》、春节十二响……

  ____,这是一部好作品,也对得起大多数的赞誉,它让我们在追赶好莱坞大片的路上“看到了希望”。但是,在矛盾冲突、场景创新上与优秀之作仍有一定差距,弥补差距不是____的,需要众多导演、编剧继续努力,追赶状态仍然是进行时。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魅力。

B.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C.这部影片的题材是拯救地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影响。

D.通过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我们深刻体验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A.望洋兴叹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一挥而就

B.望而却步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一蹴而就

C.望洋兴叹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一挥而就

D.望而却步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一蹴而就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一部电影的成熟,需要依靠强大的科技发展,更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B.一部成熟的电影,既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也要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

C.一部电影的成熟,需要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D.一部成熟的电影,不仅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也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分析】(1)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考生应先浏览病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2)考查成语的辨析运用。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辨析两个成语的侧重点、情感色彩、使用对象,还要关注句子的语境。

(3)考查补充句子,要整体把握文意,紧密结合语境来分析。

【解答】(1)A.“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滥用介词造成成份残缺,去掉“在……中”;“感觉”与“魅力”不搭配,应:感受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C.“这部影片的题材是拯救地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影响”,搭配不当,主语应为影片,应: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影响”,“认识”与“影响”,搭配不当,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D.“通过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我们深刻体验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滥用介词造成偷换主语,;“体验”与“影响力”,搭配不当,体验应改为感受,“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应: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望而却步: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此处指面对“科幻”二字,电影投资人总是向后退缩,故:望而却步,排除AC。

厚积薄发: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此处指《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是经过充分准备,故:厚积薄发,排除D。

毋庸讳言: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3)此句承上启下,主语是“电影”,排除AC;本句承接上文“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沃土”,指出科技发展对科幻电影的影响,引出下文中科幻电影融入中华文化,与之对应,应“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在前,“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在后,排除B。

 

答案:(1)B。

(2)B。

(3)D。

【点评】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8.(5分)下面是某校高三(1)班拟定的一则倡议书片段,在词语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修改。

倡议书

  为了增强我班同学的劳动意识,提高劳动体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班委与学校餐厅洽谈,谨定于周四下午四点半到学校餐厅义务帮厨。请同学们务必抓住这个劳动机会,自愿报名,莅临参加。

【分析】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解答】“提高”和“体悟”搭配不当,应改为“觉悟”。“洽谈”是用于商业行为,用于班级应改为“商量”。“谨”,郑重地、庄重地,语体色彩过于严肃,应该去掉。“莅临”为书面语、敬语,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同学们既不是长辈也不是贵宾,应改为“积极”。

故答案为:

(1)“体悟”改为“觉悟”;(2)“洽谈”改为“商量”;(3)“谨”去掉;(4)“务必”去掉;(5)“莅临”改为“积极”。

【点评】语言得体运用看准对象要注意谦辞和敬辞,要注意禁忌语。讲话要讲究分寸,巧妙用语,日常场合亲切、自然,正式场合庄重、规范,娱乐场合幽默、活泼,悲伤场合低沉、哀婉。分清书面语和口语,口语亲切自然,书面语庄严、严谨。注意区分各种文体的不同的语言要求:议论文讲究用语准确严密,注意修饰语的使用。实用性文章语言讲究平实。新闻稿简洁、扼要,概括性强。 广播、演讲辞明白、口语化,避免同音歧义词。 广告用语通俗凝练,新颖活泼,幽默易记。 合同措辞严密,表达清晰,政令词语庄严而有分寸等等。贺辞热情洋溢。

9.(6分)请根据下列新闻报道内容,拟定新闻标题与导语。标题在15字内,导语在65字内。

标题: 美俄航天专家点赞嫦娥四号(或盛赞、祝贺等) 

导语: 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1月3日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传回第一张月背影像图。对此,美国和俄罗斯航天专家纷纷表示祝贺并盛赞这一人类壮举。 

  美国航天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当天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说:“祝贺中国嫦娥四号团队实现在月球背面的成功着陆,这是人类的第一次,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祝贺!”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相关新闻下,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第一时间对嫦娥四号成功落月表示祝贺。

  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对新华社记者说,嫦娥四号成功落月是中国取得的一项重大航天探索成就,确保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技术非常复杂,此前任何国家都未能使其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这一成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轰动效应”。

 

(背景链接: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拟写新闻导语的基本能力。

【解答】标题可以根据“祝贺中国嫦娥四号团队实现在月球背面的成功着陆,这是人类的第一次,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中国这一成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轰动效应”可知,这是美国、俄罗斯两国对中国嫦娥四号表示一种赞誉。导语可以结合背景内容以及具体的陈述性语言归纳,主要是,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传回背影像图。美国和俄罗斯航天专家纷纷表示祝贺并予以盛赞。表达时注意要准确说出时间、地点和主要事件。

答案:

标题:美俄航天专家点赞嫦娥四号(或盛赞、祝贺等)

导语: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1月3日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传回第一张月背影像图。对此,美国和俄罗斯航天专家纷纷表示祝贺并盛赞这一人类壮举。

【点评】新闻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

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四、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经历了这样一些大事件:开国大典、大庆油田、三年自然灾害、两弹一星、平反冤假错案、三峡工程、非典、载人飞船、中国梦、走进新时代、反腐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等。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正处于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节点。这些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你将对祖国说些什么呢?请以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为材料作文。70年的历史进程,有辉煌,也有困境、挑战与失误;有磨难,也有成功;70年是一首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诗篇;伟大祖国的成就都是人民创造的;祖国的发展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祖国的发展既需要总结经验,更需要改革开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伟大的祖国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70年伴随着磨难、牺牲、拼搏、奋斗。当代青年对于历史要更清醒,更辩证,更理性,更实事求是来看;对于未来要更充满理想,充满自信,充满激情,更有改革的担当与历史责任。

参考立意:

①青年人站在历史与未来的节点,要更自信、更坚定。

②青年人要担当起改革的责任与使命。

③青年人要在革新中自我提高。

【解答】

勇担重任,争做栋梁

      中学生是朝气蓬勃的初生朝阳,承载着照亮民族未来的希冀;中学生是抽芽扎根的新生乔木,寄托着支撑国家命运的期望。为促进学生发展,国家提出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其中我认为当代中学生最需要“责任担当”这一素养,当代中学生应当勇担重任,争做栋梁。

      勇担责任,谱写人生价值的华丽篇章。中学生站在人生起点,漫漫长途上,有未知待探索,有格局待开拓,有奇迹待创造。一炉精彩和一生意义都需以“担当”为笔,以“责任”为墨书写。君不见,百年之前的离乱神舟之上,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万千志士,高唱“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曲,心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壮志,勇担报国于危亡,救民于水火的责任,生者扬其名,死者得其所,实现了生为中国人最崇高的价值。可现今,当代中学生甚至广大青年被贴上“佛系”的标签,逃避责任,得过且过的风气潜滋暗长,长此以往,必将栋梁之木蛀蚀一空,怎能不让人担忧?怎能不强调“责任担当”?因此,当代中学生虽活在和平年代,勇担责任的素养亦不可少,唯此方可任坚实的栋梁之才。

      勇担责任,注入社会风气的清露净流。当代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缔造者,更是未来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进取担当的思想是社会欣欣向荣催化剂。责任感之于社会,有如灯塔之于航船,北斗之于行者,亦有如沃土之于草木,阳光之于万物,引其风潮,促其成长。“云山苍苍,江水洪洪,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是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的赤诚,身为师者的担当在社会上荡起“责任”的清流;“知识没有国界,但国家需要知识”,是南仁东教授忠于科技的信仰,身为学者的爱国情怀在社会上掀起“使命”的巨浪。在当下“丧文化”日渐腐蚀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学生心灵的严峻形势下,强调当代中学生“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为他们披上心灵铠甲,也为社会拨去思想雾霭,现朗朗乾坤。

      勇担责任,创造国家振兴的夺目辉煌。梁启超有言:“少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学生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是背负“中国梦”圆的一代,中学生勇担责任,方可托举起国家以辉煌之光。从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毅然回国担起中国迈入科技强国的责任,实现一次又一次的科技创举中,从海归高材生秦玥飞无悔扎根荒野农村担起中国脱贫攻坚的责任,带领一条又一条贫困村求富的励志故事里,我们目睹“责任担当”的灼灼光华,见证勇担责任于国家的重大意义,因此,当代中学生勇担责任,于国非凡。

      勇担重任,争做栋梁。适应着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需要,响应着当今时代最迫切的呼唤。“受光于天下照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中学生们,请挑起肩上的重担,开拓宏大的格局吧!

【点评】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