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网 考试资讯 k98造价_工程造价要怎么样去换算

k98造价_工程造价要怎么样去换算

1、步枪[步枪是单兵肩射的长管枪械。]的资料

步枪是单兵肩射的长管枪械。主要用于发射枪弹[枪弹是枪械在战斗中用来攻击或防御,致使目标直接遭受损害的弹药,也是各类武器中应用最广、消耗最多的一种弹药。],杀伤暴露的有生目标,有效射程一般为400米;也可用刺刀、枪托格斗;有的还可发射枪榴弹,具有点面杀伤和反装甲能力。

步枪、来复枪是指有膛线的长枪。单兵肩射 步枪的长管枪械。主要用于发射枪弹,杀伤暴露的有生目标,有效射程一般为400米;也可用刺刀、枪托格斗;有的还可发射枪榴弹,具有点面杀伤和反装甲能力。步枪按自动化程度分为非自动、半自动和全自动 3 种,现代步枪多为自动步枪[自动步枪──自动步枪是指借助于火药气体压力及弹簧的作用力完成推弹、闭锁、击发、退壳和供弹等一系列动作的连发步枪,是一种突击步枪。]。按用途分为普通步枪、骑枪(卡宾枪)、突击步枪和狙击步枪[狙击步枪,指在普通步枪中挑选或专门设计制造,射击精度高、距离远、可靠性好的专用步枪。]。狙击步枪是一种特制的高精度步枪,一般为半自动或手动,多数配有光学瞄准镜,有的还带有两脚架,装备狙击手,用于杀伤600~800米以内重要的单个有生目标。
编辑本段名称起源
而在古语中英语的rifle和中文“步枪”概念有所不同,前者是泛指“有膛线枪械”,后者是指由“步卒所用的火铳”。 但现在习惯来说两者都是指: 步兵所使用,要以肩托著来发射的,有膛线的中型枪械。 原始有膛线枪械出现于十六世纪意大利,把起源于中国发明的突火枪和火铳等无膛线枪械改良而来,经过火绳枪、燧发枪的演变,才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步枪。 而无膛线枪械后来发展成霰弹枪。
编辑本段步枪分类
步枪是一种单兵肩射的长管枪械,主要用于发射枪弹,杀伤暴露的有生目标,有效射程一般为400米。短兵相接时,也可用刺刀和枪托进行白刃格斗,有的还可发射枪榴弹,并具有点、面杀伤和反装甲能力。 步枪是步兵单人使用的基本武器,不同类型的步枪可以执行不同的战术使命。但步枪的主要作用是以其火力、枪刺和枪托 步枪
杀伤有生目标。因此,在近战中,解决战斗的最后阶段,步枪起着重要的作用。 步枪按照自动化程度可以分单发步枪、手动步枪、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民用步枪、军用步枪、警用步枪、突击步枪、骑枪(卡宾枪)和狙击步枪。 非自动步枪是最古老的一种传统兵器,自13世纪出现射击火器后,经过约600年的发展,基本趋于完善。这种步枪一般为单发装填。半自动步枪是能够自动完成退壳和送弹的一种单发步枪,它是19世纪初开始研制、并在两次大战中广泛应用和发展的一种步枪,其战斗射速一般为35~40发/分,扣动一次扳机只能发射一发子弹。自动步枪是能够进行连发射击的步枪,它的战斗射速单发时为40发/分,连发时为300~650发/分。这种步枪能够自动装填子弹和退壳。 骑枪又称马枪,它的结构与步枪相同,只是枪身稍短,便于骑乘射击。卡宾枪是15世纪末开始研制的一种步枪,当时主要用于骑兵和炮兵,实际上它是一种缩短的轻型步枪,现代卡宾枪和自动步枪已无大区别。狙击步枪是带有光学瞄准具,用于对单个目标进行远距离精确射击 步枪
的点杀伤武器,一般有效作用距离可达600~800米,夜间射击还装有夜视瞄准具。 枪械的口径一般分三种:6毫米以下为小口径,12毫米以上(不超过20毫米)为大口径,介于二者之间为普通口径。目前使用较多的是5~6毫米的小口径步枪,其特点是初速大,弹道低伸、后坐力小,连发精度好,体积小,重量轻。近年来英、美、德等国也在发展5毫米以下口径的步枪。 随着步枪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特别是它已经显示了的优越性:结构简单、质量小、使用和携带方便、适于大量生产、大量装备,使得步枪即使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仍将成为军队中最普遍使用的近战武器。 步枪分类有:普通步枪、突击步枪(又称自动步枪)、骑枪(又称卡宾枪)、狙击步枪。 自动化程度:非自动、半自动和全自动。 使用的枪弹:大威力枪弹步枪、中间型枪弹步枪和小口径枪弹步枪。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步枪的发展过程基本上与手枪类似,都经过火绳枪、燧发枪、前装枪、后装枪、线膛枪等几个阶段,以后又由非自动改进发展成半自动和全自动枪等。 实际上,步枪之起源,最早的记载是中国南宋时期出现的竹管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随后,又发明了金属管形射击武器——火铳,到明代又有了更大的发展。 步枪
15世纪初,欧洲开始出现最原始的步枪,即火绳枪。到16世纪,由于点火装置的改进发展,火绳枪又被燧发枪取代。从16世纪至18世纪的300年间,囿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步枪都是前装枪,使用起来费时费事,极为麻烦。 1825年,法国军官德尔文对螺旋形线膛枪作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枪管尾部带药室的步枪,并一改过去长期使用的球形弹丸,发明了长圆形弹丸。德尔文的发明对后来步枪和枪弹的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明显提高了射击精度和射程,所以恩格斯称德尔文为“现代步枪之父”。但德尔文步枪仍是从枪口中装弹的前装式枪。 到19世纪40年代,德国研制成功德莱赛击针后装枪,这是最早的机柄式步枪。这种枪的弹药即开始从枪管的后端装入并用击针发火,因此比以前的枪射速快4~5倍。但步枪的口径仍保持在15~18mm之间。到60年代,大多数军队使用的步枪口径已经减小到11mm。19世纪80年代,由于 步枪
无烟火药在枪弹上的应用,以及加工技术的发展,步枪的口径大多减小,一般为6.5~8mm,弹头的初速和密度也有提高和增加。因此步枪的射程和精度得到了提高。德国的毛瑟步枪是当时的代表之作。 19世纪末,步枪自动装填的研究即已开始。1908年,蒙德拉贡设计的6.5mm半自动步枪首先装备墨西哥军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加紧对步枪自动装填的研制,先后出现了苏联的西蒙诺夫、法国的1918式、德国的伯格曼等半自动步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各国出现的自动装填步枪性能更加优良;而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出现,则导致了射速较高、枪身较短和质量较小的全自动步枪的研制成功,这种步枪亦称为突击步枪,如德国的stg44突击步枪、苏联的AK-47突击步枪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针对枪型不一、弹种复杂所带来的作战、后勤供应和维 步枪
修上的困难,各国不约而同地把武器系列化和弹药通用化作为轻武器发展的方向,并于5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战后第一代步枪的换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于1953年底正式采用美国T65式7.62×51mm枪弹作为该组织的制式步枪弹,即NATO弹,并先后研制成了采用此制式弹的自动步枪。例如,美国的M14自动步枪、比利时的FN FAL自动步枪、联邦德国的G3式自动步枪等。 根据以往战争的经验、步枪的射程以及创伤弹道等问题的考虑,美国于1958年开始进行发射5.56mm枪弹的小口径步枪的试验,从而导致了发射M193式5.56mm枪弹的M16小口径自动步枪的问世。该枪于1963年定型,经过越南战争使用后,又作了进一步改进,于1969年大量装备美国军队。鉴于M16自动步枪具有口径小、初速高、连发精度好、携弹量增加等优点,北约各国也都竞相发展小口径步枪,并出现了一系列发射比利时SS109式5.56mm枪弹的小口径步枪。此后,北约绝大多数国家都完 步枪
成了战后步枪的第二次换装。其中有些步枪还可根据作战需要,即可单发射击,又能连发射击,实施3发点射,还可发射枪榴弹。部分步枪为了缩短长度采用无托结构。法国的FAMAS自动步枪,就是这类步枪的典型代表。 苏联在采用发射M43式7.62mm中间型枪弹的AK47和AKM突击步枪的同时,也加强了小口径步枪的开发与研制,并于1974年定型了AK74式5.45mm小口径突击步枪。至此,步枪小口径化、枪族化,弹药通用化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随着中间型枪弹和小口径枪弹的发展,自动步枪、狙击步枪、突击步枪和短突击步枪等现代步枪也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中国95式自动步枪于1989年提出研制指标要求,于1995年设计定型,命名为QBZ95式5.8mm自动步枪(简称95式自动步枪)。该枪于1997年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的配用武器首次露面。95式为无托结构步枪,导气式自动方式,机头回转式闭锁,可单、连发射击,机械瞄准具为觇孔式照门。95式自动步枪与QBB95式5.8mm班用机枪(简称95式班用机枪)形成95式枪族。后来又增加了短枪管的QBZ95B短突击步枪,这三种武器一般被简称为95式枪族。95式枪族及其他5.8mm口径班用枪族已装备作战部队。 近2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性能和作用独特的步枪,如无壳弹步枪、液体发射药步枪、箭弹步枪、未来先进战斗步枪等,为步枪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编辑本段文献记载
从滑膛枪到线膛枪——古代的火枪大都是从枪口装填弹药,枪膛内无膛线的前装式滑膛枪。最早的枪膛内带有膛线的火枪诞生于15世纪初的德国。但当时还只是直线形的沟槽,这是为了更方便是从枪口装填弹丸。据文献记载,意大利最迟在1476年就已有螺旋形线膛的枪支。螺旋形膛线可使弹丸在空气中稳定地放转飞行,提高射击准确性和射程。“膛线”英文为refile,音译为 “来复”,线膛枪也因此称为 “来复枪”。17世纪初,丹麦军队最先装备使用了来复枪。但由于来复线制作成本高和从枪口装填弹药不便,所以许多国家的军队不愿装备使用有螺旋形的枪。 1825年,法国军官德尔文对螺旋形线膛枪作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枪管尾部带药室的步枪,并一改过去长期使用的球形弹丸,发明了长圆形弹丸。德尔文的发明对后来步枪和枪弹的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明显提高了射击精度和射程,所以恩格斯称德尔文为 “现代步枪之父”。但德尔文步枪仍是从枪口中装弹的前装式枪。 从前装式步枪到后装式步枪——在使用前装式步枪时,要先从枪口装入发射药,再填入弹丸,还要用通条将弹、药冲压填实,然后才能瞄准射击。 1827—1829年,普鲁士(今德国境内)的军械工人J·N德雷泽发明了著名的“德雷泽步枪”这种步枪及其枪弹有一系列的重大改进。它用纸筒制成弹壳,将弹丸、发射药和底火一起装在弹壳内,构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定装式枪弹。使用时,用枪机从后面将子弹推入枪膛,然后用手扣动板机,枪机上的击针刺破弹壳,撞击底火,将发射药点燃,最后把弹丸射出枪膛。德雷泽步枪又称击针式步枪,它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后装式步枪,德雷泽步枪把原先前装式的步枪的装弹和射击过程大大简化了,射击速度提高了4—5倍,并且可在各种射击姿态和运动状态中重新装填子弹。德雷泽步枪是步枪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飞跃。但德雷泽步枪还有许多缺点,如每次只能装填一发子弹、纸壳枪弹容易受潮、破碎等。后来,美国人毛尔斯于1851年发明了金属壳横向联合弹,纸壳枪弹很快被淘汰了。 现代步枪的诞生——德国人P·P·毛瑟于1865年发明了 “毛瑟枪”,这是最早的机柄式步枪,后来又进行了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毛瑟枪”的主要特点是:有螺旋形膛线,采用金属壳定装式枪弹,使用无烟火药,弹头为被甲式,提高了弹头强度,由射手操纵枪机机柄,就可实现开锁、退壳、装弹和闭锁的过程。改进后的毛瑟枪安装了可容8发子弹的弹头仓,实现了一次装弹、多次射击。毛瑟枪还缩小了枪械的口径,并提高了弹头的初速、射击精度、射程和杀伤威力。毛瑟枪完成了从古代火枪到现代步枪的发展演变过程,具备了现代步枪的基本结构。
编辑本段步枪绰号
德国M1888式步枪及汉阳兵工厂早期仿制品,为了防止枪管射击时烧蚀护木,在枪口外有一个金属套,俗称老套筒。 汉阳兵工厂改进型M1888步枪,简化工艺去掉了那个“套筒”,俗称 步枪
汉阳造 巩县兵工厂仿制98式标准步枪,俗称巩县造。 巩县兵工厂仿制Kar98步枪,俗称民24年式步枪、中正式 奉天兵工厂仿制Kar98步枪,据说也参考了38式步枪的一些设计,俗称辽13年式步枪 Kar98步枪,俗称捷克式,大部分由捷克中间商卖入 捷克Vz24步枪,属于K98步枪家族,俗称马四环,因为它在枪身的侧面和下方有两组四个背带环,可以步骑两用。 日本三十年式步枪,俗称金钩步枪,外号主要来自于三零式步枪枪机尾端黄铜制的钩状保险。 日本三八式步枪,该枪外形的最大特征是加上了一个特殊的防尘罩,它安在枪机上,随着枪机一同进退,有效防止异物的进入,俗称三八大盖。 日本三八式骑枪,俗称马盖子、黑马大盖子 另外,日本四四式骑枪也有以上俗称。 苏联莫辛-纳甘1891/1930式步枪,俗称水连珠,它早在1891年就已定型,属于 步枪
第一代使用无烟药枪弹的步枪。一种说法是:此前使用老式黑火药枪弹的步枪发射时枪声沉闷,硝烟经久不散,相比之下“水连珠”不仅烟雾少,而且枪声清脆,特别是供弹、发射动作干脆利落,连续发射时如同水珠溅落,故得此名。另一种说法是:当时的中国人最早接触这些步枪是通过边界上的俄国水兵,而当时在中国把能够手动连续发射的枪都统称为“连珠枪”,“水连珠”遂得此名。 美国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弹容8发,俗称大八粒 美国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因其口径为0.3英寸,俗称“三〇步枪”,后续的系列被称为“美式小三〇” 英国李·恩菲尔德步枪系列,因其口径均为0.303英寸,俗称“三〇三步枪”,或“英七七”(来源于公制的7.7毫米) 德国毛瑟M1871/74步枪,口径11毫米,采用8发管状弹仓供弹,加上枪膛中1发,共可装9发子弹,被称为九响毛瑟枪。抗战中已经是非常落后的武器了,仍然被中国军民拿来打击日寇。 此外,还有马厂造、红皮、德国造等等。
编辑本段性能特点
步枪的分类,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非自动、半自动(自动装填)和全自动三种,现代步枪多为自动步枪。按用途分,可分为普通步枪、突击步枪、卡宾枪和狙击步枪。按使用的枪弹 步枪
分,又可分为大威力枪弹步枪、中间型威力枪弹步枪、小口径枪弹步枪。 现代步枪的主要特点: 1.采用多种自动方式,包括枪机后坐式(自由枪机式和半自由枪机式)、管退式(枪管短后坐式和枪管长后坐式)、导气式(活塞长行程、活塞短行程和导气管式),但多数现代步枪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 2.有多种发射方式,包括单发、连发和3发点射方式等。 3.一般配有枪口制退器、消焰器、防跳器,有的可安装榴弹发射器,发射枪榴弹。 4.半自动步枪一般采用不可更换的弹仓,容弹量5~10发;自动步枪则采用可更换的弹匣,容弹量10~30发。 5.全枪长度较短,一般在1000mm左右,质量小,空枪质量一般为3~4kg,便于携带和操作使用。 6.初速大,一般为700~1000m/s;战斗射速高,半自动步枪为35~40发/min,自动步枪则为80~100发/min,能够形成密集的火力。 7.寿命长,半自动步枪一般至少为6000发,自动步枪不低于10000~15000发。 8.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造价低。
编辑本段装备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装备的步枪种类、型号很多,口径主要有5.45mm、5.56mm和 日本三八式步枪
7.62mm,也有7.5mm、7.92mm,甚至还有11.43mm、12.7mm和15mm等。 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大量装备的步枪主要是5.56mm口径,其种类多达几十种,如美国的M16A1和M16A2式5.56mm步枪、英国的L85A1式5.56mm突击步枪,法国的FAMAS 5.56mm步枪、奥地利的AUG 5.56mm步枪、比利时的FNC 5.56mm突击步枪、以色列的加利尔5.56mm突击步枪,德国G36 5.56mm步枪。而且这些小口径步枪,全是清一色的自动步枪。 前苏联装备的小口径步枪是5.45mm口径,即AK74式5.45mm突击步枪,而且该枪还在阿富汗战场上使用过。中国装备的小口径步枪是5.8mm口径,即95式自动步枪。 尽管小口径步枪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轻武器装备,但大多数国家仍 步枪
保留了7.62mm口径的步枪,如前苏联的AK47和AKM 7.62mm突击步枪、德国的G3式7.62mm自动步枪、比利时的FN FAL7.62mm自动步枪、西班牙的赛特迈7.62mm突击步枪、瑞士的SG510-4式7.62mm步枪、意大利的BM59式7.62mm步枪、前捷克斯洛伐克的Vz58式7.62mm突击步枪等。
编辑本段发展趋势
随着步枪的不断变革和改进,其发展趋势主要是: 1.加强步枪的火力。采取的技术途径是提高弹头效能、命中概率和战斗射速,而射程则可不大于400m。 步枪
2.减小步枪的质量,提高便携性。减小质量采取的措施,一是改进枪弹,包括研制新结构的枪弹;二是改进枪的结构,尤其是轻质高强度合成材料的应用。 3.实现步枪的点面杀伤能力和破甲一体化。主要途径是加挂榴弹发射器,发射反坦克榴弹和杀伤榴弹,以加强步兵反装甲、反空降的能力。 4.步枪、班用轻机枪可能合二为一,或枪族化。随着步枪弹匣容弹量的增加以及战斗射速的提高,为寻求战斗功能的优化组合,步枪和轻步枪有可能合二为一,或枪族化。 5.狙击步枪更趋多样化。狙击步枪口径将有7.62mm、5.56mm、12.7mm或15mm等数种,尤其是12.7mm或15mm大口径狙击步枪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步枪
6.新概念步枪有很大发展潜力。无壳弹步枪已研制成功;激光步枪已经问世。 7.进一步改善瞄准装置。光学瞄准镜的使用范围将日益广泛,激光瞄准具、夜视瞄准具也将进一步发展,以提高步枪全天候作战能力。

2、昆明和信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就是指工程的建设价格,是指为完成一个工程的建设,预期或实际所需的全部费用总和。]咨询有限公司玉溪分公司怎么样?

昆明和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玉溪分公司是2014-06-24在云南省玉溪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注册地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秀山西zd路15号B座201室。

昆明和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玉溪分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30402316280301K,企业法人法平,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昆明和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玉溪分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建筑项目的经济评价;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工专程概算、预算、工程竣工决算;工程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工程造价咨询以及提供有关工程造价信息资料。(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云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009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100-1000万规模的企业中,共68家。本属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昆明和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玉溪分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3、工程造价要怎么样去换算

13种常见的工程造价换算方法
2015-08-19 09:29 系统分类:技术资料 专业分类:工程造价 浏览数:374

一、基础垫层材料换算方法

1、灰土、砂、碎砖、碎石等单一材料、定额用量按下式取定:
定额用量:定额计量单位×压实系数×(1+损耗率[损耗率(scrap rate,SR):一个子件在制造某个父件的过程中,变成不良品的几率。])
压实系数=虚铺厚度÷压实厚度
2、多种材料混合垫层则用混合物的半成品数量遍入定额,其压实系数在定额附录配合比中已经考虑。
3、碎石或碎砖灌浆垫层,其砂浆或砂的用量按下式计算:
砂浆(砂)= ×填充密实度×(1+损耗率)×定额计量单位。
实例计算:以计价表2-116子目1:1砂石垫层为例(配合比以体积比计算):
(1)石子的空隙率为 ×100%=44.4%,石子的空隙用砂填缝的密实度为90%。
(2)碎石40MM用量:0.5(定额计量体积)×1.04(压实系数)×1.5(容重)×1.02(损耗)=0.8T
(3)黄砂用量:0.5(定额计量体积)×1.04(压实系数)×〖1.46(容重)×1.05(密实系数)÷1.18(此处应考虑干砂含水膨胀率18%)〗=0.676T
填缝隙用黄砂:〖0.5-0.5×0.56(石子密实体积)〗×0.9×1.04×(1.46×1.05÷1.18)=0.28T
合计黄砂用量:(0.676+0.28)×1.02(损耗)=0.98T。
二、砖砌体材料换算方法
每立方米各种不同厚度砖墙用砖和砂浆用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如下:
A= ×K
A:砖理论耗用量
K:墙厚的砖数×2(墙厚的砖数指0.5,1,1.5,2等)
砂浆净用量=1-砖墙×每块砖体积
实例计算:以计价表3-29一砖外墙子目为例
标准砖用量: =529.10块/M3
凸出墙面砖线条、扣梁头、垫块、预制板头等增加0.268%,即529.10×(1+0.268%)=530.51块/M3,另计损耗按1%计算:530.51×(1+1%)=536块/M3。
砂浆用量:1-0.24×0.115×0.053×529.10=0.266M3/M3,损耗率按1%计算,则(0.226+门窗四周嵌缝6.0×0.01×0.10)×(1+1%)=0.234M3/M3。

三、空心砌块墙、硅酸盐砌块墙
砌块= ×砌块比率×(1+损耗率)
标准砖=1M3砖砌体用砖量×比率
砂浆=1-各种规格砌块数×各种规格砌块每块砌体体积-每块砖体积×砖数
实例计算,以计价表3-22KP1砖砌体为例:
KP1砖用量: ×95%×(1+2%)=336块/M3
标准砖用量:15块/M3

四、桩基混凝土[混凝土,简写为“砼”,粤语称为石屎,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用量换算方法
桩基混凝土用量=定额计量单位×充盈系数×操作损耗
其中混凝土充盈系数一般是指沉管灌注桩实灌混凝土体积与理论体积之比,即
充盈系数=实际灌注混凝土量÷按设计图计算混凝土量×(1+操作损耗%)。
实例计算:以计价表2-35、2-36钻孔灌注混凝土桩子目为例
钻土孔:混凝土充盈系数取1.20,则混凝土用量=1.0×1.20×1.015=1.218M3/M3
钻岩石孔:混凝土充盈系数取1.10,则混凝土用量=1.0×1.10×1.015=1.117M3/M3
例1:以2-45打孔沉管灌注桩子目为例
混凝土充盈系数取1.20,则混凝土用量=1.0×1.20×1.015=1.218M3/M3
例2:以2-69打孔夯扩灌注桩子目为例
混凝土充盈系数取1.15,损耗率取2%则混凝土用量=1.0×1.15×1.02=1.173M3/M3

五、组合钢模板用量计算
组合钢模板=35.5kg/㎡×10㎡×(1+角模占平模的比例)×(1+损耗率1%)/50(周转次数)
零星卡具=1次投入量/28(周转次数)
支撑系统=1次投入量/115次(周转次数、基础系统次数为150次)×0.95(5%为使用残值)

六、复合木模板用量计算
复合木模板用量=定额单位10㎡×1.1损耗及搭接系数/5(周转次数)=2.2㎡复合模板/10㎡模板接触面积

七、瓦屋面材料耗用量计算
瓦屋面材料耗用量= ×(1+损耗率)
以计价表9-1子目为例,
瓦屋面材料耗用量= ×(1+2.5%损耗率)=152块/10㎡
黏土脊瓦材料耗用量= ×(1+损耗率)
以计价表9-2子目为例,
黏土脊瓦材料耗用量= ×(1+2.5%损耗率)=30块/10m

八、防水卷材层耗用量的确定
公式:{[10㎡×层数÷(卷材有效长×卷材有效宽)]×每卷卷材面积+附加层}×(1+损耗率)
例:以计价表9-30单层SBS卷材防水子目为例
{[10㎡×1层数÷(1-0.1短边搭接)×(10-0.1长边搭接)]×(10×1每卷卷材面积)+1.16附加层}×(1+1%)=12.5㎡/10㎡。
例:以计价表9-31双层SBS卷材防水子目为例
{[10㎡×2层数÷(1-0.1短边搭接)×(10-0.1长边搭接)]×10×1每卷卷材面积)+0.87附加层}×(1+1%)=23.5㎡/10㎡。

九、块料楼地面材料用量换算方法
1、各种面层材料用量:大理石、花岗岩、地砖、马赛克均不考虑灰缝宽度,块料用量= ×(1+损耗率)。
2、结合层材料用量=10㎡×结合层厚度×(1+损耗率)以2004年计价表12-90子目为例
地砖300×300用量= ×(1+2%)=114块
结合层为素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是由水泥、细骨料和水,即水泥+砂+水,根据需要配成的砂浆,水泥混合砂浆则是由水泥、细骨料、石灰和水配制而成。]+20MM水泥砂浆1:2+5MM水泥砂浆1:3
水泥砂浆1:2用量=10×0.02×1.01=0.202M3/10㎡
水泥砂浆1:3用量=10×0.005×1.01=0.051M3/10㎡
十、块料楼地面勾缝及块料嵌缝材料用量计算方法
块料用量= ×(1+损耗率)。
嵌缝材料用量=[10-(块料长×块料宽×10㎡块料净用量)]×缝深×(1+损耗率)
例:以2004年计价表12-73子目为例
缸砖用量= ×(1+1%)=398块/10㎡。
嵌缝水泥砂浆1:1用量=[10-(0.152×0.152×394]×0.013×(1+1%)=0.013M3/10㎡
5MM水泥砂浆1:1结合层用量:10×0.05×1.01=0.051M3/10㎡
1:1水泥砂浆合计0.064M3/10㎡。
1:3水泥砂浆用量:=10×0.02×1.01=0.202M3/10㎡。
十一、墙面瓷砖用量换算办法
瓷砖用量= ×(1+损耗率)。
例:以2004年计价表13-117子目为例
瓷砖200×300用量= ×(1+2.5%)=171块/10㎡
6mm厚1:0.1:2.5混合砂浆:10×0.006×1.02=0.061M3/10㎡
12mm厚1:3水泥砂浆打底:10×0.012×(1+偏差5%)×(1+2%)+0.007(嵌缝)=0.136M3/10㎡。
十二、道路块料材料用量计算方法
道路块料面层用量=10÷[(块料长+灰缝宽)×(块料宽+灰缝宽)]×(1+损耗率)
例:以2004年计价表11-10为例
495㎜×495mm×100mm预制砼块= ×(1+1%)=40.4块/10㎡。
十三、路牙、路沿材料用量计算方法
路牙、路沿石用量=10÷(路牙、沿+缝宽)×(1+损耗率)
例:以2004年计价表11-16子目为例
495mm×100mm×250mm路牙用量= ×(1+1%)=20.2块/10M

4、二战时德国军队为什么这么强大

5、AKG_k420耳机灵敏度不错有125dB,而漫步者H840的是98dB,佩戴舒适性适乎要好一些,

这两个都有,很明显的,应该选择k420,因为h840不只是推不好,而且现实是推好了也比较差,h840中频比较空洞,且声底有明显的廉价数码味,实在是不推荐。 k420很易推,声音也无明显短板,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6、二战的时候世界各国军事力量对比

美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早在很早之前,美国的整体力量就已经非常的强大了,就拿经济来说,在1940年的时候,美国就已经达到了2000多亿美元,当时,美国的兵力已经有1050万人,还配有很多非常先进的武器。

中国在二战期间是一个刚从封建社会挣扎出来的处在动荡年代的国家,当时的经济并不景气,训练有素的士兵不多,还有几十万的民兵,武器也大多是自己制造的或者是从敌人那里夺来的,整体实力不容乐观。好在当时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侵略者,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

日本在当时的经济是很不错的,有283亿美元,虽然日本地方不大,但是配备的军事力量和武器还是非常先进的,但是和美国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经济发展的非常富有,有561亿美元,比日本还要好,然后希特勒为了能够增强军事力量,开始制造一些先进的武器和军火,这为他后来发动战争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苏联应该是二战的时候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了,他的工业革命进行的比较早,军队的人数从最初的600万人发展到后期的1200万人,军队的人数也是非常庞大的,除此之外,苏联还生产塔克和火炮等军火,据统计,在二战时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还有大量的火炮。

(6)k98造价扩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

欧非战场约占23,欧非战场死亡人员中的13是死于纳粹集中营或是被纳粹集体屠杀、虐杀的,占二战中遭交战各方刻意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总数的80%以上。

在这7000万人中苏联占2660万(1941年-1945年,军人占35%,苏联方面因战争造成的伤病人数也是及其巨大的,仅在册军人的伤病累计数便高达1830多万人次);

中国约占1800万人(1937年-1945年,其中军人约占15%,另外因战争造成的伤病者累计约1600万人次,因此伤亡累计约为3500万人)。 

7000万人按死因可分为三类:一是死亡的军人;二是死于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三是死于战争相关原因的人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军人死亡人数合计约有1800多万(不含死亡的俘虏);

死于交战各方刻意杀戮的平民和战俘大概也有1800多万(其中80%以上死于纳粹德意志第三帝国之手);

而死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等的人数则在1500-3000多万(这个主观性比较强,看所在国怎么划定相关原因的范围了,中华民国和苏联等国后来都大幅调增了各自的死亡人数,正因如此二战死亡人数便有了5000~7000万的变化)。

比如中华民国所列的伤亡数为3500万,其中死亡占1800万,而在这死亡的1800万人中属于前两类死因的人数大概占20%。

苏联前两类的死亡人数则要占到死亡总数的一半以上,中华民国死亡的1800万人中还包括了诸如1942年河南大旱引发饥荒而死亡的300多万人以及其他非沦陷区各种原因的非正常死亡,因为战争导致救援无力灾情扩大,把这些死亡列入也是合理的。

而抗战胜利后不久中华民国所公布的死亡人数为800多万,统计标准有所变化。

军队在战争中的损失(减员)一般由死亡、伤病、被俘、失踪等几部分构成,而军人的死亡又包括阵亡、因伤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为例:

苏军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为681.7万(阵亡占76%,因伤致死占16%,因病、事故等死亡占8%),被俘或失踪为445.6万,伤病累计为1832万人次(受伤占82.9%,因病减员占16.6%,冻伤占0.5%)。

另外,军队所处的战争态势不同,其损失的构成便有极大差别,以苏德战争期间的苏军为例,苏军的历年月均损失为:

1941年71万,1942年61.4万,1943年65.5万,1944年57.3万,1945年70万,相差并不太大,损失最惨的1941年与损失最轻微的1944年之比不过为1.24倍,但其历年损失中死、伤、俘构成比例却有天壤之别,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踪人员月平均为49.6万;

1942年为27.1万,1943年19.2万,1944年14.7万,1945年18.6万,其高低之差达3.37倍以上。

一般来说,处于进攻的一方其伤员所占比例较大,而败退的一方,由于其伤员无法及时撤出,或最终成为俘虏,或因得不到有效医治而死亡,因此败退的一方其损失中死亡、被俘人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围的部队最为典型。

如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28万德军,除了3万多伤员空运出围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所遇也有类与此,一个个的岛屿成了已丧失制海权的日军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绝大部分守岛日军的归宿。

7、强5强不强

强-5由当时大量装备的歼-6战斗机为基础,重新进行机体设计。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歼-6(米格-19)仍然是较为先进的一种战斗机,低空性能尤为出色,由它改进一种超音速强击机,应该说起点还是比较高的。在改造设计中,为了提供良好的对地观察条件,原来的机头进气设计被改成了两侧进气,这在当时也是很先进的。同时加装了座舱装甲。因此强-5实际上是全新的机身加上米格-19的机翼、尾段组成的。陆孝彭还采用了新颖的面积率设计,即“蜂腰”外形,另外在气动、操纵等系统上也采用了不少改进举措。飞行员向下视角达到13.5度,有利于对地攻击,但向后视野较差。总的来说,在60年代强-5既便和苏联、美国当时最先进的超音速攻击机相比也不逊色多少。陆总在新世纪来临前夕因操劳过度去世,去世几天前仍在研究新机型具体改进计划。

当然,实际中的修改不可避免地使强-5的多项性能比歼-6下降。强-5的空重增加了约1360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无外接重量增加了约2130千克,加上气动外形阻力增加,使其最大平飞速度比米格-19降低了M0.23。由于增设了内部武器脆以及机载设备重新安置,内部油箱容量减少,所以作战半径随之减小。尽管外部大型副油箱可弥补机内载油量的减少,但其基本载油量还是减少了,最多只有2275升。在机翼的4个外接点当中,外侧的一对可接容量为760升的副油箱。另外,强-5的起飞和着陆速度与距离有所增大,而爬升速度和升限有所减小。

强-5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式,后机身装两台与歼-6相同的涡喷-6涡轮喷气发动机[发动机(Engine)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汽油发动机等)、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电动机等。],带有加力,单台静推力最大状态25.5千牛(2600千克),加力推力31.87千牛(3250千克)。机翼是后掠式中单翼,前缘后掠角55°,上翼面有较大的翼刀。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后掠角分别为55°和57°,平尾为斜轴全动式。机体结构以铝合金和高强度合金钢为主要材料。起落架为可收放前三点式,前轮和主轮都装有盘式刹车和刹车压力自动调节装置。上述部分基本照搬米格-19。

强-5主要机载设备有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信标接收机,射击轰炸瞄准具等。弹射座椅与米格-19相同,属于低速型,可在250、850千米/小时的速度范围内保证实全弹射。应急时飞行员可操纵座椅左右扶手下装的应急弹射手柄。机上液压系统工作压力为205.9×105帕(210千克/厘米2)。冷气系统分为主系统和应急系统,工作压力为107.87~127.49×105帕(110~130千克/厘米2)。空调系统由发动机压气机引气,对密封座舱增压调温。座舱风挡玻璃采用酒精防冰液防冰。灭火系统包括二氧化碳灭火瓶和火警信号装置。

刚研制成功的强-5原型采用了两门30mm机炮,安装在机头两侧,空速管在右主翼外端,下两图正好是强-5原型。由于这种机炮布局在发炮时,炮口硝烟容易被进气口吸入导致发动机停车,后改为在两翼根处安装两门23mm机炮。因此最终定型时候,强-5左右翼各一门23毫米机炮,有6个外挂点,每个机翼下2个,机腹下2个,可挂导弹、火箭、炸弹等。机腹位于内部武器舱舱门两侧的两个外接点可各携带一枚重250千克炸弹。位于主起落架舱外侧的两个外接点通常携带57毫米或90毫米火箭弹吊舱。新近生产的强-5每侧机翼下增设了一个PL-2(苏联K-13A“环礁”导弹的改型)红外近距空空导弹挂点,用于自卫。

强-5原型机——在这架机上,机炮已被移到翼根处。

强-5有多种改型:强-5基本型,即原型;强-5甲是战术核武器投掷专用机型,实际上是我国氢弹试验的投掷机型,机身下部弹舱去掉舱门,形成一个大的凹陷,用以半埋式外挂体积较大的氢弹——也说明我国当时的核武器体积还是比较大的。甲型机身内增加燃油2155升,机外增加1560升,增大了航程;加装124厂的以燃气螺栓为核心的弹射式弹架;采用5714厂的上仰甩投瞄准具;加装核弹检测与控制系统、电动锁死弹钩装置。氢弹采用了高精度的弹伞延时器。甲型也为我军提供了一种战术核攻击的手段,在对抗坦克集群时有较大实际意义。1971年12月30日,该型26号机首次试验甩投氢弹。不料周总理之前询问的“如果投不下去”的问题应验了,该甲型机被迫带弹着陆。之后证明是一个关键螺丝旋多了一些。1972年1月7日,甲型机成功完成氢弹试验。
强-5基本型经试飞后,正式装备部队,表现良好。强-5机内携带1000千克武器载荷而不带外挂时,能勉强作超音速飞行。为了获得所需要的作战半径,该机必须携带副油箱,但这样又使在抛掉副油箱前只能作亚音速飞行。此外强-5在执行任务时,其飞行剖面通常是低-低-低或高-低-低-高,低空飞行的速度极限值规定为M0.98。

但强-5航程较短等问题较为突出。1977年4月加大航程的改型机的方案开始实施。方案包括7项重大改进项目,如将炸弹舱改为油箱舱,加大主油箱,并增设一个软油箱;改用加力推力为36.8千牛的涡喷-6甲Ⅲ型发动机等,命名为强-5I。

强-5I的研制要求动力更大,加速性要好,攻击时又要有最小的稳定推力,以利于飞机减速瞄准和射击。而涡喷-6甲Ⅲ原来是为歼-6Ⅲ配套研制的,1977年歼-6Ⅲ停止研制后,该发动机一度失去匹配对象。涡喷-6甲Ⅲ型发动机提高了推力,并增设了零级防喘系统,可以满足上述要求。航空发动机设计人员将沙丘驻涡稳定性理论和火焰稳定器设计原理,应用于涡喷-6甲Ⅲ型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火焰稳定器,使该发动机在可能达到的贫、高油范围内,具有加力接通可靠、燃烧稳定的特点,排除了对飞行有致命危害的震荡燃烧。改进后发动机加力增加2%,耗油率降低了1.5%,性能有所提高。

强-5I型飞机在研制过程中,成功地进行了风洞、静力、抛坐舱盖、电网络、电磁兼容性和前起落架摆震等试验。试飞结果表明,该机航程和作战半径增大,着陆滑跑距离缩短130米,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上升率、实用升限均有所提高。强-5I后来还采用了全复合材料双梁式薄壁结构垂直安定面。该翼面的蒙皮、长桁条、梁、肋皆由碳纤维/646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这使强5I型的垂直安定面直接减重19.5公斤,零件数量减少29.5%,紧固件数量减少45%,取得显著的减重效果,提高了维护效率。此项设计、工艺技术已推广应用于歼-7M型。

强-5Ⅱ是在强-5I的基础上又做了4项重大改进而成的。4项改进是:采用压力加油系统;安装护尾告警器;换装射击轰炸瞄准具;增加外挂武器和安装电动投弹器等,作战性能又有提高。七十年代后期,强-5的生产转变为生产强-5Ⅱ型,产量逐步减少。但得到了北朝鲜数量较大的定货。西方称强-5Ⅱ为A-5B。Ⅱ型同样去掉了内部武器舱,代之以一个固定油箱。

附加的固定油箱容量使强-5Ⅱ的总内部载油量增加到3720升,这一附加油箱分布在三个前机身油箱和两个后机身油箱之间。机身上附加了一对外接点,其载重量与原有的两个外接点相同。这对外接点加上在强-5前型上已增设的用于接自卫用导弹的机翼外侧外接点,使强-5Ⅱ的总外接点达到10个。只要将机体重心移动保持在平均空气动力弦的31.5%到38%的许用范围内,便可增加多种外接装载方案。尽管标准的外载武器仍然是4枚250千克炸弹,但最大外部载量可达2000千克。在这种情况下,最大机翼载荷从无外接时的341千克/平方米增加到429千克/平方米,而功率载荷从14950千克/千牛增加到18830千克/千牛。

强-5的主要武器为我国自行研制的250/500/1000-3系列低阻爆破炸弹。该系列还可由歼-6、歼-7、歼-8等携带。该系列炸弹弹体细长,弹道性能好,气动布局阻力小,适合装备在高速作战飞机上。简要性能参数如下:

250-3型: 全长2.1米,弹体直径0.28米,弹重217千克,装91千克TNT
500-3型: 全长2.87米,弹体直径0.371米,弹重469千克,装220千克TNT
1000-3型: 全长3.5米,弹体直径0.5米,弹重980千克,装431千克TNT

此外在250/500/1000-3系列的基础上,发展了250/500/1000-4系列减速炸弹,超低空水平轰炸性能提高,已装备强-5使用。

强-5Ⅲ型飞机是针对巴基斯坦的出口型飞机,也称A-5C。1983年1月,强-5Ⅲ型飞机通过技术鉴定。同年3月,第一批Ⅲ型出口巴空军。1983年2月,巴空军接受了其首批订货42架强-5Ⅲ的第一架。首批12架强-5出口,成为中国外销的第一种自行设计的战斗飞机。这些飞机组编了巴空军第16中队,取代了第7中队的B-57战术轰炸机,并重新装备第26中队,之后有更多的强-5交给巴方。Ⅲ型在I型的基础上,根据巴基斯坦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改进。改装的内容主要有:加大航程;增加外桂架,以挂载巴国的导弹、炸弹和集束炸弹;将组合挂梁改为整体铸造;换装较先进的超高频电台、敌我识别器等32项设备,座舱布置有所修改。但其改进还是很有限的,其出厂单价低于500万美元。主要设计者为石屏、丁宝贵、童承祖等。1982年试制出3架样机,9月7日首飞,到12月共飞行130架次,共101小时,性能达标。后其弹射座椅被马丁·贝克公司的PKD10型零高度零速度弹射座椅所取代,增加了一些西方仪表设备.并且为在机器外侧外挂点采用了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挂架,以取代中国造的PL-2、PL-2B或PL-7导弹。1985年初,按巴基斯坦首4比订货合同生产的最后13架飞机交付。这时巴空军又订购了98架强-5Ⅲ,以装备三个中队,并作为补充消耗的储备。

强-5乙(下图)是为海军研制的鱼雷攻击机,以鱼雷为主要武器,70年试飞,带副油箱时最大航程是2120千米。机头改为下倾5度的钝头圆锥,座椅升高,这样飞行员向下的视野很好。机头改进的另一目的是加装火控雷达,采用的317雷达具有具有地形跟踪和回避能力。乙型并未装备我军,主要原因是当时水面舰艇防空火力已大大加强,在这种前提下鱼雷攻击机的生存力不足以满足作战需求。且因为机载设备配套问题未能跟进解决,使得乙型的发展潜力不足。乙型曾经试验过挂YJ-8K(鹰击-8K)空舰导弹,78年8月此方案通过审定。78年到80年,YJ-8的模型弹、自控弹均已试射成功。但强-5乙还没有定型,于是YJ-8的试射改为以24型快艇为平台进行,最后YJ-8发展成了舰舰导弹。后来“飞豹”要携带YJ-8,603所就将一架轰-5改装成“鹰式武器试验机”,试验了“飞豹”的导弹火控系统和YJ-8K导弹的结合操作,YJ-8这时才真正实现了空对舰功能。强-5乙型直到最近才解密,目前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公开展出,但由于这架飞机与资料图片内的强-5鱼雷机不太相似,也有可能是后来改造的型号。

下图是强-5鱼雷机的历史图片。当时计划配备的“鱼-2”火箭动力鱼雷研制进度慢,性能低下,既便配备了,恐怕强-5鱼雷机的生存能力也很值得怀疑。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型号是强-5M。该型是国内与意大利合作的改型,以Ⅱ型为基础换装了西方导航攻击电子设备。1986年7月,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与意大利飞机公司签订协议,意大利飞机公司航空电子系统和设备部将承担一项为期30个月的研制计划,任务是为强-5M(A-5M)加装西方的新型电子设备。强-5M装备的新型电子系统,基本上是意大利与巴西合作研制的AMX攻击机的电子系统,这将显著提高该机的近距空中支援和战场遮断作战能力。

强-5M后因空军飞机编号方法改变,改称强-5D。解放军曾计划用强-5M来更新现用的强-5,但主要用于出口。电子设备的改进以两台中央数字计算机和一条双余度数据总线为核心,加装现代化导航、攻击系统。新的感测装置和设备包括头盔显示器、惯性导航系统、平视显示器、大气数据计算机、三自由度陀螺仪组、测距雷达、RW-30雷达警戒接收机、姿态指示器、水平位置指示器、静变流器和模态接制器,还有把新硬件与保留下来的8项原有设备连接起来的接口装置。并对冷却、电源、燃油、电子战、照明等系统做了改进。为了容纳新型设备和增设外接点,除了对飞机头部作不大的设计修改外,对外翼也作了适当的结构修改。中方的雍正球任总设计师,设计工作于1987年6月完成,总更改量为28.8%。下图为某部的绿色涂装的强-5D。

强-5M计划使用功率加大的涡喷-6AⅢ发动机,单台静推力29.42千牛,加力36.78千牛。该型发动机与以前各型强-5所装备的发动机不同之处是,它采用了可调进口叶片定子、重新设计了第一级压气机和利用改进的材料彻底修改了热段。该发动机还采用了颁的加力燃烧室稳定器,能保证加力燃烧室稳定燃烧的工作范围更大、并佼能量损失减少。该型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提高刹2450千克,而最大加力推力提高到3750千克,不过耗油率相对有所增加。
强-5M于1986年8月开始改装工作,1988年8月飞机总装完成,8月30日第一架样机首飞成功。强-5M型飞机保持了强-5型飞机优良的低空性能,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飞机的导航精度和攻击突防能力。其导航精度可达0.80海里/小时,瞄准误差不大于3毫弧度。988年9月,强-5M型飞机模型在英国范堡罗航空博览会上展出,当时国外报刊称强-5M型飞机为90年代世界重要的强击机机种之一。

强-5M外挂点增加至12个,据称其武器外接方案多于22种。机身的4个外接点可备携带一枚250千克的炸弹,如中国的250-3,美国的Mk82或“蛇眼”,法国的“迪朗达尔”或类似型号的炸弹;最内侧的机翼外接点(7、8号位置),可携带内装8枚57毫米或68毫米、或者9枚90毫米的火箭弹吊舱;紧靠主机轮胎外侧的外接点(5、6号),可携带500千克或250千克炸弹,或272千克的BL-755集束炸弹l机翼中段外侧外接点(3、4号),可携带火箭吊舱、250千克炸弹或760升副油箱;最外侧的机翼外接点(1、2号),适于携带250千克炸弹、PL-5或PL-7红外自导引导弹,或400升副油箱。

虽然强-5M的空重要增加140千克而达到6634千克,而且无外接起飞重量也会相应地增加,但最大起飞重量将仍为12000千克。预计该机在无外挂状态,在高度11000米时,最大平飞速度将从M1.12增大到M1.2,即从1190千米/小时增大到1210千米/小时;在海平面高度将从M0.987增大到M1.0,即从1210千米/小时增大到1225千米/小时。其他方面,强-5M的性能实际上与强-5Ⅲ相同。在携带2000千克外接载荷、保留10%余油、飞低-低-低任务剖面时,其典型作战半径为300千米;飞高-低-低。高任务剖面时为400千米。据中、意联合研制组说,新航空电于系统购灵活性和模块性,以及涡喷-6与涡喷-6A发动机的互换性,已为将早期的强-5改装为一种经济实用的新型飞机创造了条件。

强-5K是对外合作的强-5Ⅱ改进型。K型在强-5Ⅱ基础上加装了法国汤姆逊公司和萨吉姆公司的ULISS91惯性导航系统,VE110平视显示器及TMV630激光测距机。该机1991年试飞成功。(下图)。

强-5C(下图)是我国自行改进的型号,和歼教-7、歼-7MG参加了87年巴黎航展,当时是中国军用飞机首次较正式、较大规格的参加外国航展,引起了西方传媒不少注意。

强-5投产后生产了上千架,除装备中国的空/海军外,还曾出口到朝鲜、巴基斯坦,也算国家军工的光荣。但在国外军用航空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强-5很快落伍了。而几次与英国、意大利等国合作改进的计划先后受挫,使强-5“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因此在当前看来,强-5存在着众多缺点:最致命的缺点是导航及火力控制电子设备过于落后,使得对地攻击效果非常不理想,而夜间及恶劣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几乎可以用“不值一提”来形容。举个例子来说,国内航空刊物在公开报道强-5M时曾引用飞行员原话,强-5原型使用普通炸弹低空水平轰炸一座普通桥梁时,需要四个架次进行攻击,而且还只能令桥梁受部分损伤;装西方导航攻击电子装置后的M型,用同样的炸弹和攻击方式,只需一架次就足以摧毁桥梁的一至两个桥孔,也就是说桥已经根本不能通过了。这说明了国内型号的强-5攻击精确度很有限,很大程度上依赖飞行员的观感和经验。

强-5发射和装填火箭弹图。

由于我军对地支援的新贵歼轰-7、苏-30造价都较高,生产速度也不太快,一时也不可能全部淘汰装备数量很大的强-5。且我国周边潜在敌对势力的防空能力也参差不齐,强-5仍有发挥空间。对强-5仍应予以适当改进,办法之一就是改装新型电子设备,换装少量精确制导武器,这样代价小见效快,是较妥善的处理手段。

“中国现役一线先进战机”
http://shi.baidu.com/shi/204279.html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