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网 考试资讯 安全生产社会管理

安全生产社会管理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包括安全生产吗?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充知分发挥政法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骨干作用的同时,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力量,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道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治回理违法犯罪,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一项系统工程。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答乱的地区和单位的面貌彻底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

2、安全生产如何管理好?

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严细业务保安管理,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1、严格落实“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强化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现场责任、监管责任,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抓严管,推行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述责,建立各党、政一把手安全生产履职正、负面清单,年终考评,检视责任落实。

2、严细业务保安管理。

理清安全综合监管与职能专业监管的关系,明确职能专业监管为安全综合监管的前置条件;

强化生产组织、技术支持、设备支撑、人力保障,各职能部门制定生产、技术、设备、人力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管理标准,界定交叉业务工作界面,简洁高效、服务生产,落实职能管理责任;

强化各生产单位安全保证体系作用,建设以班组建设为重点的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做实自主管理,强化过程管控。

3、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树立“安全是干部最大的政治,安全是员工最大的福利”的意识,消除“凡安全的事就是安全人员的事”的错误观念和理解,明确业务与安全责任同等重要,敢于担当,不能偏废。

4、严肃责任追究,以各单位安全绩效考评为基础,以职能管理负责人履职为重点,以生产单位负责人尽责为保障,推行无后果责任追究,施行不安全事件主体责任、职能管理“一事双查”,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

二、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强化安全风险管理

《意见》第二十一条里指出:强化企业预防措施。企业要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所以要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实行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三同时”制度。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开展经常性的应急演练和人员避险自救培训,着力提升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职业病安全学习、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

《意见》第二十五条里指出: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将职业病防治纳入各级政府民生工程及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体系,制定职业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实施职业健康促进计划。

(2)安全生产社会管理扩展资料:

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以人为本”这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安全理念渗透和安全行为养成),内化思想,外化行为,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把安全第一变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由于安全理念决定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决定安全行为。因此必须在抓好员工安全理念渗透和安全行为养成上下功夫。要使广大员工不仅对安全理念熟读、熟记,入脑入心,全员认知,而且要内化到心灵深处,转化为安全行为,升华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企业可以通过搞好站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来实施,如根据各时期安全工作特点,悬挂安全横幅、张贴标语、宣传画、制作宣传墙报、出版通讯、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片、广播安全知识,在班组园地和各科室张贴安全职责、操作规程,还可在班组安全学习会上,不断向员工灌输安全知识,将安全文化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还可将安全知识制作成视频、电子杂志、幻灯片、动画发给员工,让员工自觉学习。

安全法制

应加强国家立法标准和政策,变成强制性法规;加强与国际接轨的认证标准,规范行业标准。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必须坚持“以法治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安全行为,使安全生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安全生产法制秩序。坚持“以法治安”,必须“立法”、“懂法”、“守法”、“执法”。

“立法”,一方面要组织员工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条例;另一方面,要建立、修订、完善企业安全管理相关的规定、办法、细则等,为强化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懂法”,要实现安全生产法制化,“立法”是前提,“懂法”是基础。只有使全体干部、员工学法、懂法、知法,才能为“以法治安”打好基础。“守法”,要把以法治安落实到安全管理全过程,必须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到生产管理全过程。

全体干部、员工都必须自觉守法,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为目标,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发生。“执法”,要坚持“以法治安”,离不开监督检查和严格执法。为此,要依法进行安全检查、安全监督,维护安全法规的权威性。

安全责任

必须层级落实安全责任。企业应逐级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责任书要有具体的责任、措施、奖罚办法。对完成责任书各项考核指标、考核内容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没有完成考核指标或考核内容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对于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应对该单位领导和安全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才投入,二是资金投入。对于安全生产所需的设备、设施、宣传等资金投入必须充足。同时,企业应创造机会让安全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组织安全工作人员到安全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参观、学习、取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招聘安全管理专业人才,提高公司安全管理队伍的素质,为实现公司安全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安全科技

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加大安全科技投入,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监控安全生产全过程。如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消防喷淋系统、x射线安全检查机、卫星定位仪(GPS)、行车记录仪等,把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全部应用到安全生产管理中。

3、结合乡镇安全生产工作谈如何创新社会管理

新型社会

4、安全生产对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是各级党组织及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重要任务。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这一重大突破,把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到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来分析。
一、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自身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人的个体和谐又是自然与社会的产物。所以,从根本上说,人自身的和谐,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自身的和谐,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我们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抉择。三是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既包括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利之所在,天下趋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所以,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同时,人与人之间关系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具体体现。人是社会的主体,各种社会关系是人与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生和建立起来的。但是,社会关系一旦被建立起来并被固定化、制度化,就会规范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而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四是国家内部系统诸要素的和谐。国家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素的有机整体。和谐社会必须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要素之间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首先是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之间的和谐,即要通过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政治和观念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和需要,实现全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其次是国内各地区、各行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也属于国家内部系统诸要素之间和谐的范畴。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服务网络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的,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搞好和确保安全生产,就是实现了人身的和谐,实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了人与人及人与社会和谐,实现了国家内部系统诸要素的和谐。
二、和谐社会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正处在初级阶段,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近几年来,就加强安全生产和防范事故发生,保持社会稳定,从国家、省、市、县一级政府全面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下发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严肃查处了近期发生的多起重特大事故,出台了加强安全生产的重大政策,加大了安全生产的财政投入,修改了一批安全生产的管理标准,全社会形成了从未有过的人人讲安全、事事落实安全责任的浓厚氛围。但是,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一是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要求职业安全卫生一体化。这一大趋势给我国迅速改变安全卫生状况提出了挑战。世界贸易组织认为:各国劳动安全卫生水平的差异使发达国家在成本价格和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把人权、环境保护和劳动条件纳入国际贸易范畴,将劳动者权益和安全卫生状况与经济问题挂钩。我们必须适应这一要求。
二是我国整个经济运行及调节机制的转变,客观上会动摇建国以来的职业安全卫生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我国现有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有些会逐步失效。有些会发生“变异”。政府将面临两个“让位”:以政府调控为主,让位给市场调节为主;以政府投资为主,让位给社会、民间投资为主。因此,政府机构将会作较大的改革,政府职能将重新调整,这将对整个职业安全卫生事业的管理带来很大冲击。
三是中国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状况将在一段时间内导致劳动力素质(安全素质)的降低。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及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持续涌向城市。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劳动力在数量上供大于求,在质量上求大于供的状况难以改变。劳动力素质在一定时期内有下降的趋势。用人单位在选择劳动力时,会出现只讲成本、忽视安全素质的倾向,从业职工整体的安全素质将会降低,“三违”现象将会增多,事故数量将会上升。
四是我国企业面临着巨大冲击与挑战,使得企业安全管理将进入较为困难的时期。目前不少地方国有企业困难重重,影响安全的老旧设备改造缺乏资金,历史和社会包袱十分沉重,企业步履艰难。大量涌现的民营中小企业安全监督保证体系尚未健全,忽视职工安全操作技能及安全教育的现象比比皆是,安全投入普遍不足,民营中小企业和从事“三来一补”外资企业成为安全事故的多发“产地”,劳务工、农民工成为伤亡的主体。
五是中国经济将出现重要转机;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对外贸易增长强劲,国内市场活跃,金融运行平稳,国际收支状况良好,整个经济正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前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等等,这是令人振奋的,但随之而来的企业安全、公共安全的任务将十分繁重。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在资本原始积累和工业化发展初期,事故与经济发展往往会成正比例增长。
三、搞好安全生产,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目前,我们面临的安全生产矛盾十分复杂。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一旦达到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个国家就有可能进入黄金发展期,但也是安全生产矛盾的凸显期。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些矛盾,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处理好这些矛盾,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们必须把对安全问题的认识由宿命论、经验论上升到系统论、本质论阶段,对安全的管理也由盲目到理智、由被动到主动、由经验到科学。必须运用安全科学的理念,运用科学管理方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认真把握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在安全管理的内容、特点、手段、方法上实施“创新性”的举措:改变安全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脱节;改变侧重追究人的操作责任,深入研究人机事故致因中的辩证关系;改变被动的事故管理,把事故后追查处理转变到事前安全评估与控制;改变静态安全管理为动态安全生产决策的管理方式,增强系统管理和综合管理,强调充分应用安全科学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本质安全程度。
在此指导思想下,我们应确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思路:坚持“关口前移”,强化政府对安全生产预防性的综合管理职能;强调人、机器、环境的有机统一;加强安全生产的法制建设;推行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全社会的重大事故隐患评估、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协调和处理系统;强化培训、宣传教育体系。否则,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只会停留在经验式、被动式、救火式和亡羊补牢的境地。
——尽快完善体制。目前安全管理多头分散、综合监管缺乏法规依据,管理体制是眼前首要解决的问题,这种体制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使安全管理由混沌到有序,由分散到集中,由盲目到规范,形成主体明确,职能清晰,监察有力的新体制。
——尽快完善制度。必须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安全法律、法规和框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市场准入、监管和淘汰机制,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坚决依法规范、依法监管,把安全生产和监管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尽快完善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三位一体是今后企业存在和发展,并走向世界的基本条件。我国应尽快推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新体系,尽快修改已经明显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各行业安全管理标准,大力宣传,培养人员,尽快试点,严格认证。使得具备条件的企业与国际接轨,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尽快创造条件,缩小差距。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尽快完善机制。要尽快实行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安全生产新机制。要将目标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机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安全管理要根据企业、行业、地区、季节、人员等的特点,确定新思路、研究新办法、推行新机制。
——创建安全文化。以人为本是创建安全文化的全部内涵。安全生产管理首先要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使“我要安全”的意识深入到每个人心中,充分体现“我要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逐步使每个人时时、处处、事事都把安全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做到人人都能“自主管理”,“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在社会和企业内创造一个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思想氛围,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这一重大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只有认真学习贯彻好六中全会的决定,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才能完成好这一历史使命。

5、安全生产是否属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范围

试题答案:(1)①实现煤炭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煤炭资源百利用效率;提高煤炭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煤炭安全生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②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加大对煤炭生产的监管力度;企业多方度筹集资金,提高技术水平,知健全安全设施,强化安全生产管理。(2)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针对接连发生特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政府着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是政府坚持对人道民负责原则的体现。②实现规模经营、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构建大型煤炭产业集团等,回是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答的职能。③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效率、提高安全生产保障程度等,是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6、为什么说安全生产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本利益之所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下发的一系列重要文件,都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范畴,与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扩大就业、收入分配改革等工作,同时做出安排部署,同步提出要求。这一定位的变化,体现了我们党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高度重视。加强安全生产,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是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目标相一致,最终都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安全生产的基本任务是保证企业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重点就是要解决好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问题,企业主体责任是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是企业生产与安全、企业各层面的社会关系,这也正是社会管理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7、如何宣传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

一是明确目标强化考核。台州市根据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今年开展社会化服务企业万余家,将这个目标分解到各县(市、区),并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二是继续培育发展社会化服务中介机构。2016年继续加快社会化服务中介力量的发量,鼓励、培育发展社会化服务中介机构,在增量、提质上下功夫。鼓励安评机构、检测机构、标准化评审机构依托自身安全生产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小微企业的社会化服务工作。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发挥自身特长,开展社会化服务。建立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更新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名单,为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社会化工作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三是进一步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加强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行业自律,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配备与业务能力相适应的专职人员,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服务内容。规范服务合同,中介机构与企业签订的安全生产委托服务的合同,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报企业所在地乡镇(街道)安全机构机构备案。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应定期向安监部门报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职能的成效,中介机构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委托企业未按要求落实整改的,中介机构应当向当地安监部门报告。对企业存在重大隐患风险的情况,要及时报告。

四是培育市场需求。积极制订鼓励小微企业参加社会化服务的政策,进一步激发小微企业主动参与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热情,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主动寻求安全生产专业服务。同时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宣传开展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及时宣传报道各地的典型做法,做好政策解读,提高社会认同度,营造全社会支持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良好氛围。

五是注重工作结合。坚持把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与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工作相结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根据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评定安全生产“A、B、C、D”信用等级,对安全条件差的“C、D”类的小微企业,及时督促、引导企业引入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与企业创建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相结合,加强对取证后标准化企业的监管,对达标后安全管理弱化不能全面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运行的企业,及时督促落实社会化管理。与行政执法推动相结合,加强企业的执法监察,对安全机构和人员不落实导致安全生产无人管的、存在诸多隐患的企业,及时督促落实社会化管理。

8、安全生产事故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首先会引发民众的不安,对公共安全的不信任,公共安全缺乏安全保障。人们或许会寻求其他相对安全的交通工具作替代品。这样会增加环境污染或者交通拥挤。

其次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受害者本人和家庭造成重大损害,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恶力影响,严重干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

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危害:

面对公共安全事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应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社会公众既是突发事件的承受者,也是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参与者。

危机意识、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所掌握的应急救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是公众应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防范公共安全事件: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应急管理摆在重要位置,把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

(8)安全生产社会管理扩展资料:

公共安全包含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公众出行规律安全、避难者行为安全,人员疏散的场地安全、建筑安全、城市生命线安全,恶意和非恶意的人身安全和人员疏散等。

公共安全事件包括:

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9、社会安全管理指的是什么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根据企业的实际可做增减。

10、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是各级党组织及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重要任务。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这一重大突破,把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到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来分析。
一、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自身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人的个体和谐又是自然与社会的产物。所以,从根本上说,人自身的和谐,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自身的和谐,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我们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抉择。三是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既包括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利之所在,天下趋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所以,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同时,人与人之间关系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具体体现。人是社会的主体,各种社会关系是人与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生和建立起来的。但是,社会关系一旦被建立起来并被固定化、制度化,就会规范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而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四是国家内部系统诸要素的和谐。国家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素的有机整体。和谐社会必须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要素之间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首先是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之间的和谐,即要通过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政治和观念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和需要,实现全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其次是国内各地区、各行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也属于国家内部系统诸要素之间和谐的范畴。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服务网络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的,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搞好和确保安全生产,就是实现了人身的和谐,实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了人与人及人与社会和谐,实现了国家内部系统诸要素的和谐。
二、和谐社会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正处在初级阶段,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近几年来,就加强安全生产和防范事故发生,保持社会稳定,从国家、省、市、县一级政府全面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下发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严肃查处了近期发生的多起重特大事故,出台了加强安全生产的重大政策,加大了安全生产的财政投入,修改了一批安全生产的管理标准,全社会形成了从未有过的人人讲安全、事事落实安全责任的浓厚氛围。但是,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一是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要求职业安全卫生一体化。这一大趋势给我国迅速改变安全卫生状况提出了挑战。世界贸易组织认为:各国劳动安全卫生水平的差异使发达国家在成本价格和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把人权、环境保护和劳动条件纳入国际贸易范畴,将劳动者权益和安全卫生状况与经济问题挂钩。我们必须适应这一要求。
二是我国整个经济运行及调节机制的转变,客观上会动摇建国以来的职业安全卫生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我国现有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有些会逐步失效。有些会发生“变异”。政府将面临两个“让位”:以政府调控为主,让位给市场调节为主;以政府投资为主,让位给社会、民间投资为主。因此,政府机构将会作较大的改革,政府职能将重新调整,这将对整个职业安全卫生事业的管理带来很大冲击。
三是中国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状况将在一段时间内导致劳动力素质(安全素质)的降低。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及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持续涌向城市。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劳动力在数量上供大于求,在质量上求大于供的状况难以改变。劳动力素质在一定时期内有下降的趋势。用人单位在选择劳动力时,会出现只讲成本、忽视安全素质的倾向,从业职工整体的安全素质将会降低,“三违”现象将会增多,事故数量将会上升。
四是我国企业面临着巨大冲击与挑战,使得企业安全管理将进入较为困难的时期。目前不少地方国有企业困难重重,影响安全的老旧设备改造缺乏资金,历史和社会包袱十分沉重,企业步履艰难。大量涌现的民营中小企业安全监督保证体系尚未健全,忽视职工安全操作技能及安全教育的现象比比皆是,安全投入普遍不足,民营中小企业和从事“三来一补”外资企业成为安全事故的多发“产地”,劳务工、农民工成为伤亡的主体。
五是中国经济将出现重要转机;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对外贸易增长强劲,国内市场活跃,金融运行平稳,国际收支状况良好,整个经济正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前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等等,这是令人振奋的,但随之而来的企业安全、公共安全的任务将十分繁重。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在资本原始积累和工业化发展初期,事故与经济发展往往会成正比例增长。
三、搞好安全生产,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目前,我们面临的安全生产矛盾十分复杂。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一旦达到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个国家就有可能进入黄金发展期,但也是安全生产矛盾的凸显期。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些矛盾,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处理好这些矛盾,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们必须把对安全问题的认识由宿命论、经验论上升到系统论、本质论阶段,对安全的管理也由盲目到理智、由被动到主动、由经验到科学。必须运用安全科学的理念,运用科学管理方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认真把握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在安全管理的内容、特点、手段、方法上实施“创新性”的举措:改变安全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脱节;改变侧重追究人的操作责任,深入研究人机事故致因中的辩证关系;改变被动的事故管理,把事故后追查处理转变到事前安全评估与控制;改变静态安全管理为动态安全生产决策的管理方式,增强系统管理和综合管理,强调充分应用安全科学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本质安全程度。
在此指导思想下,我们应确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思路:坚持“关口前移”,强化政府对安全生产预防性的综合管理职能;强调人、机器、环境的有机统一;加强安全生产的法制建设;推行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全社会的重大事故隐患评估、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协调和处理系统;强化培训、宣传教育体系。否则,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只会停留在经验式、被动式、救火式和亡羊补牢的境地。
——尽快完善体制。目前安全管理多头分散、综合监管缺乏法规依据,管理体制是眼前首要解决的问题,这种体制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使安全管理由混沌到有序,由分散到集中,由盲目到规范,形成主体明确,职能清晰,监察有力的新体制。
——尽快完善制度。必须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安全法律、法规和框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市场准入、监管和淘汰机制,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坚决依法规范、依法监管,把安全生产和监管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尽快完善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三位一体是今后企业存在和发展,并走向世界的基本条件。我国应尽快推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新体系,尽快修改已经明显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各行业安全管理标准,大力宣传,培养人员,尽快试点,严格认证。使得具备条件的企业与国际接轨,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尽快创造条件,缩小差距。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尽快完善机制。要尽快实行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安全生产新机制。要将目标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机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安全管理要根据企业、行业、地区、季节、人员等的特点,确定新思路、研究新办法、推行新机制。
——创建安全文化。以人为本是创建安全文化的全部内涵。安全生产管理首先要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使“我要安全”的意识深入到每个人心中,充分体现“我要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逐步使每个人时时、处处、事事都把安全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做到人人都能“自主管理”,“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在社会和企业内创造一个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思想氛围,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这一重大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只有认真学习贯彻好六中全会的决定,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才能完成好这一历史使命。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